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孩子越大越学坏,打人,说谎,说脏话…他还能不能好了?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根据皮亚杰的儿童发展理论,一个人从孩童开始到道德观真正定型,一定需要经历几个阶段,不可能跨越式发展:

第一个阶段是“前道德阶段”:3岁之前的孩子是没有什么道德观的,他们只是依照本能做事,完全没有“好”与“不好”的概念。

第二个阶段是“制约性道德阶段”:大概发生在孩子3-7岁之间,这个阶段的孩子,心中的道德就是长辈和权威对他们的命令,完全是被动他律的,他们在想这件事要不要做的时候,只有一个考量标准,那就是父母或者老师会怎么说,做错了会不会有惩罚。如果孩子发现父母或者老师不在场,或者没有能力阻止他,他干坏事就会毫无压力。

第三个阶段是“合作型道德观阶段”:大概存在于孩子8-11岁,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开始发现,我要是表现得nice一些,当一个好人,是会在和他人的互动中获利的,我的友好和善意,也会换来别人的友好和善意,所以他们开始学会推己及人,尽量不去做别人讨厌的事情,维持和周围亲友的良好关系。这个时期,他们心中的道德标准是:会不会对和他人的关系产生影响?如果孩子和某个人关系严重不对等,不能互利,孩子也会容易不顾道德。

然后孩子的道德水平从12岁左右开始,逐步的进入了一个走向成熟的发展阶段,孩子开始形成一套自己的道德标准,对于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道德判断,直到青春期末尾,快要成年的时候,孩子才会逐渐真正的形成自己的“良知”和“道德底线”,有了很多“非不能为而不屑为之”的事情,最终从一个“动物性”的人,变成了一个“社会化”的人。

在道德观真正成型之前,至少在青春期之前,孩子出现毫无是非善恶观念的行为,那实在是很正常,因为小孩子的道德观本身就是很浅薄片面僵化的,他需要遇到更多的人,经历更多的事,小脑袋瓜变的更聪明,才能对“好”和“坏”有着自己内心的判断。在那之前,他只是依照社会或者权威的要求,尽量在装出一副“好孩子”的样子而已,因为理解有问题,或者对自己控制能力有限,一不注意就会露出狐狸尾巴。

如果你能忽略掉狐狸尾巴,让他们继续装下去,他们最后装着装着,外在的约束就渐渐内化成了内心的规则,装成真的了。

如果在孩子没有形成成熟的道德观之前,长辈和权威就对孩子妄下道德判断,给孩子贴上“坏”的标签,当孩子就没必要辛苦去装了,直接认同自己成为“坏”的人更简单容易,因为这正好符合权威对他的评价。这种对自己“坏”的认同是很可怕的。

曾经看过一个纪录片,一个穷凶极恶的罪犯在被逮捕之后,不停的重复的说:我就是一个很坏的人,我从小就坏,我上小学的时候,家的钱我妈都要时时刻刻带在身上,要不然就会被我偷走……他不断的用各种童年经历强调自己天生就坏,好像这一切都是宿命。

可是偷钱的孩子就一定是坏孩子嘛?著名作家三毛就曾经写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她小时候曾经因为想买一件喜欢的东西,偷过家里的一张很大的钞票,很快妈妈发现钱丢了,翻天覆地的找,三毛看这架势又害怕了,于是悄悄的放了回去。其实三毛的爸爸是发现了女儿偷钱的行为的,但是爸爸非但没有揭穿她,并且从那之后开始按月给家里的孩子们一些零花钱。三毛为这件事感激父亲一生。

偷钱固然是一个很坏的行为,但是父母不同的认知,就会造成了孩子完全不同的人生。区别只在于,父母到底愿意相信孩子是个盗窃犯,还是个一时糊涂的好孩子。

1 2 3 4
赞(24)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孩子越大越学坏,打人,说谎,说脏话…他还能不能好了?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