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孩子“任性”时,90%父母都做错了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生活中不难发现,有些孩子很顺从,父母说的话他都听得进去,也乐意按照父母说的去做。

相比之下,有些孩子就非常“犟”,也就是很任性。只要他们的欲望得不到满足,就撒泼打滚,任性蛮横。

任性的孩子,让家长头痛不已。

前几天,发广告的经过小石头家门口,发给他和妈妈一人一份广告单。

此时,三岁的小石头坐在小凳子上。他一只小腿架在另一只小腿上,摇头晃脑地指认着广告单上的花花绿绿的物品。

妈妈在一旁称赞他认得不少东西。这时,楼上两岁半的小布丁来了,他随手拿起另一张广告单。

小石头起身要夺过来。妈妈不允许他夺小布丁手里的广告。

见小石头硬要扑上去,妈妈脸色变了,她一把拽住他,责备小石头不懂分享。

说着,妈妈一把按着小石头肩膀要他坐好。

“哇”小石头大哭起来。

妈妈指着他的脑袋,示意他再哭就打他。说着小木棍真打在小石头屁股上。小石头的哭声更大了。

对小石头的任性,妈妈束手无策,烦恼不已。

从心理学上看来,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有一个心理反抗期。在这期间孩子的需求如果得不到满足,会变得非常任性。

有时家长认为孩子不可理喻,实际上这是孩子成长所需要的一个过程。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科克的研究表明,孩子任性是一种心理需求的表现。

小石头的“任性”是因为小布丁没经过他的同意,擅自拿走了自己的东西。而妈妈不但不阻止小布丁,反而责怪他,所以,他觉得委屈。

当这种心理得不到安抚时,他就与妈妈“作对”,无奈中只得以哭来抗议。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如果妈妈重视这种心理,就会明白小石头开始懂得保护自己的东西了,他有了“物权”意识。这时家长要为孩子高兴,因为孩子能意识到“这个东西是我的”本身是一个很大的飞跃。

任性不是孩子的错,是孩子的一种心理需求的表现。

这种任性,实质上是一种与父母对抗的逆反心理,其根源在于父母没有重视他们的心理需求。

从成长规律来看,孩子0-6岁期间,会经历“执拗敏感期”、“完美敏感期”、“秩序敏感期”、“情感敏感期”等各种敏感期。

比如你给孩子一个苹果,你觉得他吃不完,就咬下一口或切下一块,孩子就会大哭大闹。

因为这时候孩子处于“完美敏感期”,就适当满足他。如果孩子情绪不佳时,我们也不要责怪他,很快他就不再那么事事要求完美了。

还有的孩子在家长送他们上学时,突然大哭。那是因为打乱了平时的秩序。谁在前面走,谁在后面走,孩子心理固定了。

如果在“秩序敏感期”满足他的正常需求,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秩序。

这时候孩子的任性是正常的,我们要给予尊重接纳和合理满足。

1 2 3
赞(3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孩子“任性”时,90%父母都做错了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