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知名校长提醒:家庭教育的几个误区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归因聪明还是归因努力?

一个人的成长和成功,无非是两个方面,一是智力因素,二是非智力因素。

智力主要是指一个人的观察力、专注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更多的是先天的要素,比较稳定,后天可以发展,但改变较小。

非智力因素是指除了智力因素以外的那些要素,比如情绪、毅力、恒心、坚强、兴趣、动机等,这些要素大多是后天培养和发展的,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当然一个人的成长是这两方面综合的结果,儿童的学习也是如此。

但是鉴于智力因素的先天性和非智力因素的后天性,从教育的角度来说,我们应当更多地归因于非智力因素。也就是说,我们要更多地归因于那些可以改变的因素。

所以,当孩子成功或者失败的时候,我们不要过多地归因于他聪明还是愚笨,而是帮助他归因于自己的努力与投入。

表扬孩子时,不要说你真聪明,而是说,你这次成功了,说明你的努力是有效果的。

批评孩子时,永远不要说他笨,而是引导他分析自己是否粗心,是否努力不够等等。

不同的归因,也是不同的思维方式。

如果我们过多地归因于孩子的智力因素,其实是归因于那些不可改变的因素,这是固定性思维方式,容易让孩子对自己产生失望、自卑等负面评价。

相反,如果我们引导孩子归因于非智力因素,更多地归因于那些能够改变的因素,这有利于引导孩子不断改进自己的行为,从而是获得不断的进步。这是成长性思维方式。

从教育的角度出发,家长更应该关注孩子的非智力因素及其培养,关注那些可以改变的因素。

一个人的智力可以决定他能走多高,一个人的非智力因素能够决定他走多远。智力的缺陷可以用非智力来弥补,但是非智力的缺陷很难用智力来弥补。这是古人说的“勤能补拙”的道理。

反过来,从长远来看,聪明并不能弥补一个人非智力因素有缺陷,古人也说过:“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者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自败者也。”

扬长还是补短?

过去流行的一个理论叫做木桶理论,认为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一块板;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他的短板。因此,教育要着眼于孩子的短板,重点是补短。

其实人无完人,人在社会上的立足和发展,取决于他的优势与长处,取决于他最长的那一块板,这叫做长板理论。从这个理论出发,认为教育的重点是着眼于孩子的优势,扬长而不是补短。

教育应当从优势出发。根据多元智力理论,每个人都先天地具有某种优势智能。

教育就是发现孩子的优势智能,发现他的天赋,发现他的长处,进而培养他的优势智能,让他的长板显得更长,这是他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教育就是发现自己,唤醒自己,最后成为最好的自己。

在网络时代,一个人的短板可以通过嫁接别人的长板来解决,并不需要把自己的所有短板都补起来。

而且,从逻辑上说,一个人的短板,往往有先天的成分,花毕生的精力去补那个短板,也许并不一定能够凑效,往往事倍而功半,反而有可能因此丧失了扬长的机会,还不如用这个时间去扬长,去发展人的优势智能更有效率,更容易取得成功。

一个人将来在社会上的立足和成长,总是取决于他的优势,而不是他的劣势。

当然这牵涉到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怎样发现孩子的优势。

过去人们有一个误区,认为人的智力主要是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也就是学校课程中的大文和大理。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可以分成7到9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除了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还有视觉空间智能、人际沟通智能、自我认知智能等。

所以教育的过程其实发现和培养孩子优势智能的过程,不要简单地局限于语言和数理逻辑两个方面,而要让孩子有更多的体验,在多样体验中发现自己的优势和长处。

1 2 3 4
赞(26)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知名校长提醒:家庭教育的几个误区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