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榜样
璐璐小学毕业后,升入当地知名中学。
还没入学的某个傍晚,我们一起走过那个学校门口时,她突然说:妈妈,我感觉自己有点像伟人了,我们知识分子要向伟人学习。
知识分子?这是一名小学毕业生说的话吗?
我感叹:她的爸爸,太有心了!
原来,从璐璐认字开始,爸爸就不断给她买回家各种伟人传记。
那一套《世界伟人传记丛书》共40本,包括孔子、华盛顿,居里夫人,林肯,拿破仑,贝多芬,南丁格尔,爱迪生,安徒生,马可波罗,诺贝尔、哥伦布、成吉思汗、牛顿、爱因斯坦、达尔文,司马迁,比尔盖茨,莎士比亚,哥白尼等。
爸爸把它们全都搬回了家,摆放到璐璐的书柜上。从此,它们成为了璐璐的精神食粮,不管睡前,还是空闲时,璐璐都会拿出一本仔细品读。
与此同时,爸爸还常常与璐璐探讨伟人的事迹,有时对细节的描述,会引起璐璐的反驳。
璐璐说,因为特别喜欢那种比爸爸还博学的感觉,所以才迷上了读书。
渐渐地,不仅形成了读书的好习惯,最重要的,她在书中,遇到了自己尊重的人。
前几天,北大本科生毕业典礼上,饶毅教授在演讲中说:
做自己尊重的人,退休之日,你觉得职业中的自己值得尊重;迟暮之年,你感到生活中的自己值得尊重。
那么,自己尊重的人,是什么样子?到底谁是孩子尊重的人?而且不同年龄段这个人是不同的,家长越早帮助孩子找到第一个“他”,孩子的未来目标就越清晰。
这个人可以是身边了不起的人,比如各名门的代表人物,李嘉诚、霍英东、洛克菲勒等,他们的故事在家族广为流传,为后代树立榜样。
而对于普通家庭,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让孩子读伟人传记。孩子自己会在其中选择,或者选择某一个人,或者选择具有不同品质的几个人,组合成一个更好的人,成为孩子心目中的榜样。
一旦有了第一个榜样,在以后的日子里,孩子就会不断遇见更好的榜样,从而不断对照提升自己,向着榜样的方向慢慢靠近、再靠近。
璐璐在后来的自主招生自荐信中,曾这样描述自己:
“自幼喜欢学习,酷爱读书看报,所以我结识了解了许多了不起的人。从他们身上,我不断汲取着人性的可贵,不断探寻着实现人生价值的关键。
艺术和做学问具有相通性。我看迈克尔杰克逊,并不高声尖叫“Michael”,而是不止一次的问自己:他何以如此成功?
希拉里,无数次听她的故事而不厌,她的“强悍”亦常醒吾身。
我钦佩巴顿将军“果敢,果敢,永远果敢”的品质,惊异于他“似乎只有我才是真正享受这该死的战争的乐趣”。他可以对战争疯狂,我当对己之憧憬、心之向往而不遗余力!”
法国作家卢梭说过:“榜样!榜样!没有榜样,你永远不能成功地教给儿童以任何东西。”
有了榜样的孩子,就像成长的路上有了一盏指路明灯。它能让孩子明白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走什么样的路,以及怎么走,从而主动前行。
而主动前行与被动前行的人生,是完全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