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但更深层的原因其实是:
1、情绪上的无力感:自己想实现的事情达不到
七宝想要玩具要不到,也许有的家长会觉得,要不到就哭?不懂事!
这其实不是孩子不懂事,是因为孩子负责情绪控制的那部分大脑,还没发育好,所以碰到不顺心的事,就会直接哭出来。
对策:接纳、同理孩子的情绪
接纳不是认同孩子哭是对的,而是发自内心的理解孩子为什么会哭。
同理就是带着这种理解,用语言帮孩子表达出他内心的需求+情绪
●需求——把孩子因为语言表达不好,因为情绪失控,而没有说出来的话,帮他说出来:“哦,你想要的是另一块,不是这一块,你很着急对不对?”
●孩子的内心感受、情绪:“你很不开心对吗?”
(另外要提醒的是,同理必须是发自内心地去真正理解孩子哭,态度语调很关键,而不是寄希望于按照这个套路,去和孩子说话,孩子会察觉到你内心的不接纳,你只是想让他不要哭了,才说这些话。)
2、情绪表达方式的单一:不开心时,没有其他发泄方式
玩具是公共场所的,七宝非要浸浸把玩具给他,其实是不对的。
我敬佩何洁在处理哭闹,守住规则时的坚定,但我不太赞同她坚定时的那种冷漠。
我记得在学习正面管教时,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和善而坚定”。
正如书中所说,规则需要坚定的态度来守护,如果我们能在坚定的同时保持和善,那就能够抵消过于坚定造成的一切问题(叛逆、抗拒、挫伤孩子自尊,让孩子误以为父母不爱自己等等)。
我知道在孩子犯错时,依然保持和善非常难。
但仍然要提醒大家的是,当孩子有情绪的时候,父母长期选择忽视,冷漠以对,被情感忽视的孩子,从中学会的不止是“哭是没有用的”,还有——
●“表达情绪是没有用的”
●“难过不开心的时候,我应该去压抑”
我们要教孩子的不是“不要哭”“不能不开心”,而是“你难过的时候,除了哭,还能做点什么”。
对策:同理过后,引导孩子尝试新的发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