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王菲女儿退学背后,是2.3亿中国家庭的隐痛:父母的控制欲,到底害了多少人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控制欲,让孩子患上空心病

控制欲,是父母投射到孩子身上的“理想自我”

美国心理学家埃文斯曾讲过一个故事。

卖冰激凌的窗口前,站着一位妈妈和她的女儿。

妈妈问女儿:“你要哪种口味的?”

女儿说:“我想要香草的。”

“我觉得巧克力的好一点。”

“不,我就要香草的。”

“你不应该要香草的,我知道你喜欢巧克力的东西。”

“我现在就想吃香草的。”

最后,妈妈无奈地叹了一口气:这孩子怎么这么倔。

当埃文斯问妈妈“为什么一定要让女儿选巧克力味”时,妈妈却说:

“我觉得好吃,所以想给女儿吃。我太爱她了,我只想给她最好的。”

其实,是妈妈自己的心里住着一个喜欢吃巧克力冰激凌的小孩。

所以她把自己的心理需求投射到了孩子身上。

两年前,一位名叫孙安佐的18岁少年声称要去学校射击,随后被美国警方搜出一把手枪和1608枚子弹。

这一事件,引起了大众的讨论。

讨论的焦点之一,就是孙安佐妈妈的教育方式。

他的妈妈,是台湾女星狄莺。

狄莺曾在节目里透露,从小到大,她都严格控制儿子的饭量,甚至每天花七个小时盯儿子吃饭。

小学毕业前,从来不让儿子单独出过门,哪怕是门口的便利店都不行。

对儿子的学业更是高标准、严要求。

还动不动向孩子诉苦:妈妈为你牺牲了一切,改变了作息、没了朋友,还天天照顾你,你怎么对得起我。

表面上,狄莺为了儿子付出一切。

但实际上,她不过是想把孩子改造成自己想成为,却没能成为的样子。

狄莺小小年纪出道,小学还没毕业就出来唱歌谋生活,还经常被人欺负,被迫长成了泼辣的性格。

可她心底却希望自己可以有学问、有地位,还有人保护。

于是,她一直是按照自己的理想型培养孩子。

像狄莺这样的父母,往往看不见孩子的真实存在,也不在意孩子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他们只能看见自己投射到孩子身上的“理想自我”。

而被迫背负着父母理想的孩子,就像被剪断翅膀的小鸟,一生都飞不出爱的牢笼。

控制欲,让孩子患上了“空心病”

央视曾经花费十年时间,打磨出了一部纪录片《镜子》。

里面有一个“问题少年”家明。

家明爸爸是一家企业的管理层,从小家境不好,通过自己的奋斗有了今天的成就,所以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儿子可以出人头地。

儿子买了宠物,一回家,就被他丢掉;

儿子想骑自行车去远一点的地方,话还没说完,他就坚决反对;

儿子想当流浪歌手、背包客,想学画画,他都说不行,学习才是唯一的出路……

家明一心只想“自由”,最后高中都没有念,整天窝在家里上网、玩游戏,甚至还会时不时自残。

被送去训练营的第一天,家明就因为不愿铺床,和教官厮打在一起。

也许父母的本意是保护孩子,让他们少走弯路,却不知这样的爱,也让孩子失去了自由和自我。

有一位网友分享过自己的故事。

上中学的时候,她有一个很好的朋友,给了她很多帮助。但是因为朋友成绩不好,妈妈说什么也不让她们继续来往。

妈妈还动不动就偷看她的日记,并说:“你就是整天想这些乱七八糟的,成绩才会这么差。”

不让留长发,不让穿吊带裙,也不让周末出去玩。

总之,一切与学习无关的都是妖魔鬼怪。

结果等她上了大学以后才发现,自己根本没有任何社交技能,恋爱的时候也不知道如何与另一半相处。

做事情唯唯诺诺,敏感又多心,经常把事情搞得一团糟。

其实,无论是叛逆的家明还是隐忍的网友,他们都丢失了一个人最宝贵的东西:独立的灵魂。

心理学家李雪说:

“一个身体只能承受一个灵魂,如果父母的控制密不透风,孩子实际上已经精神死亡。”

被控制的孩子,从小到大都是靠父母推着走,早已失去了前行的动力。

最终,只能成为一个缺乏价值感和意义感的空心人。

看见和接纳,是唯一的解药

作为父母,我们最应该做的是强大自己,成为一颗枝繁叶茂的树,默默引领孩子。

而不是要求孩子成为自己理想的模样。

就像纪伯伦的那首诗: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因为爱,就是让孩子成为自己。

1 2 3 4
赞(22)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王菲女儿退学背后,是2.3亿中国家庭的隐痛:父母的控制欲,到底害了多少人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