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朋友说,她从小就在聪明的父母下巴底下求生存。
二年级老师要古诗五首连背,她是全班背得最快的,一路小跑回来报喜,结果妈妈要求:背一个给我听听。
她照做了,可背到一半,妈妈打断了:
“你目无表情的背,这有什么用啊。我见过那些在电视里诗朗诵的孩子们,他们声情并茂,眼光灼灼的。你这个不行,要带着深刻的情感……”
然后她就哭了,再也不喜欢背古诗了。
我也犯过这样的错。
在辅导孩子功课方面,我其他没有发言权,总以为在作文方面有指导权。
结果我十分“聪明”的去看儿子的作文,再恬不知耻的告诉他,你开头不漂亮,中间情感太少,结尾不够有力度……
然后儿子就气呼呼的说:“你就是说我的完全不行呗!然后他就怒了,说再也不让我看了。”
我后来还死不悔改,又干预了一次,还给他创作了一次范文。
再后来,我就彻底失去了指导他作文的权力。
因为他说“如果完全依靠妈妈写作文,即使被老师表扬了,也不是光荣的事”。
我如梦初醒,顿时觉得自己智商为零,从那以后,也变成了只会做饭洗衣的笨妈妈了。
虽然儿子并没有创作出什么佳作,但是他对我态度更好了,学习反而更自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