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孩子内心不够强大怎么办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很多父母常说要培养一个内心强大的孩子,那么,到底怎样才算得上内心强大的表现呢?

生活中, 我们时常听到身边朋友感叹如今的孩子多么娇生惯养,又多么脆弱敏感。

“这代孩子,生活真是不要太滋润。”

“我像他们这么大的时候,哪有现在这条件。”

“怎么这些孩子反倒还越来越脆弱了!”

家长以为内心强大的孩子,是不会脆弱的。

事实上,人人都有脆弱的一面。

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谁没经历过委屈和崩溃呢?

哭鼻子、发脾气、需要人哄一哄,抱一抱,其实无伤大雅。

最关键的,是孩子能否从负面情绪中恢复,当挫折感来临时,接受它们,渡过眼前的难关。

这考验的,是孩子的心理弹性水平。

01什么是心理弹性?

清代诗人郑板桥在《竹石》一诗中写道:“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以此来形容岩竹经历了诸多困境之后,即使被压弯,最后依然有英姿挺拔的身影。

对于普通人来说, 我们也需要这样的反弹力。

心理弹性来源于物理学中的弹性概念,用来解释人们受到外部压力后,能够发生“反弹”,恢复到原先的状态。

用简单的一句话来总结:经历挫折或逆境后复原的能力。

孩子在经历困境之后,是陷入抑郁情绪无法自拔,还是很快地重整旗鼓、重新出发,体现的就是他的心理弹性水平。

有些孩子,一次考试考砸了就一蹶不振,很久都走不出阴影;

有些孩子,被老师批评,就不愿再去学校;

有些孩子,遇到一点困难就想放弃、逃避······

心理弹性水平低的孩子,未来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容易萎靡不振,丧失希望,抗压能力差。

而心理弹性水平高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较强,思维方式积极,能够直面困难和挫折,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通过实际行动改善现状。

美国心理学家洛莉·戈特利布在《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有这样一段形容:

当我们感到脆弱的时候,我们就像是生鸡蛋——如果摔到地上,蛋壳就破了,蛋黄和蛋白四处飞溅。2023年全网最新最全【幼小初高】各学科各名师精品VIP课程目录大全,立即点击查看!

但如果我们的内心变得更富有弹性,那我们就会像是煮到全熟的鸡蛋——即使掉在地上受到震荡,也不会完全破裂,不会把周围搞得一塌糊涂。

我们希望孩子也像全熟的鸡蛋那样,能有一颗不那么易碎的心,希望他们的心理是有韧性的,在挫折中获得心理免疫力。

02如何提高孩子的心理弹性水平?

人生常态往往多变且混乱,尽管我们不愿承认,孩子的成长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

为了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当,孩子们内心需要生出一股力量来抵抗困境时产生的脆弱。

幸运的是,心理弹性水平是可以提升的。

这里为大家提供几个小建议:

(1)让孩子学习乐观的解释风格

很多时候,孩子不是被眼前的困难所困,而是被对困难的解释所困。

应对挫折和苦难时,他们会被以下三种思维束缚,放大困境:

个人化——认为坏事的发生都是自己的错;

普遍化——认为消极事件会影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持久化——认为事件的残余效应将永远存在。

很多孩子甚至会陷入习得性无助,认识到自己做什么都不能控制事情的结果,消极地面对困境,主动性大大降低。

美国学者马丁·塞利格曼曾说:解释风格是习得性无助的调节器,乐观的解释风格可以阻止习得性无助,而悲观的解释风格可以散播习得性无助。

孩子在遇到挫折或暂时的失败时,解释方式将决定他会变得多无助或多斗志昂扬。

比如孩子考试不及格,乐观的解释:“我这次没考好,是不是因为我最近上课不认真?”

悲观的解释:“我就知道我不行,都怪我太笨了。”

孩子在遭遇挫折的时候,不同的内心独白,深深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而孩子童年早期对事件的解读,是在父母的态度中学习的,他们每天都会从父母身上学到对各种事件的因果分析,具体有两方面:

第一,父母本身是否乐观。

如果你是乐观的,孩子也会是乐观的。

比如,出门发现车子坏了,悲观的父母:“怎么我就这么倒霉!”;乐观的父母:“正好这车子也该好好保养一下了!”

乐观的父母,带给孩子的是对生活的热爱和希望,当父母经常释放悲观、消极的情绪,孩子心理压力也会随之增加,焦虑水平升高。

所以想要孩子心态好,父母真的要做好榜样。

第二,父母教育孩子时的说话方式。

孩子平时所听到的批评也会影响他的解释风格。

比如很多父母和孩子一起分析挫折和失败时,任性、放纵地指责孩子的人格和品质,用简单的词语概况孩子的行为,孩子在这样的声音中,很难建立起乐观的心态,他对自己行为的解释也会是悲观的。

《心理韧性:如何培养内心强大的孩子》一书中写道:在孩子没有做好某件事,解读自己的失败时,在我们批评和教育孩子时,对以下词语一定要高度警惕:

● 不要用可能导致永久性悲观的词语,如总是、永远、一直、从来等;

● 不要用可能导致普遍化悲观的词语,如全部、所有、什么都、一塌糊涂等;

● 不要用可能导致个人化悲观的词语,如笨、不行、不如人、没用、废物等。

哪怕是我们听到孩子用类似的词语来描述自己,我们一定要与孩子“争辩”,指出他曾经在很多事情上都做得很好,他也有很多优秀的品质。

即使是有很多行为问题的孩子,也要让他们看到可以变好的希望。

(2)让孩子自然地经历一些痛苦感受

想要培养出一个心理弹性水平高的孩子,家长首先要破除一种“迷信”,那就是:“孩子长大了自然就有能力面对困境了”。

这其实是无稽之谈,柔弱的小孩,成年后,大概率也会是柔弱的大人。

心理学家洛莉·戈特利布写过一篇题为《如何将孩子成功送进心理治疗室》的文章,她提到:

“如果孩子们不能经历痛苦的感受,他们就没有办法发展出心理免疫。”

“就像我们身体的免疫系统是一样的,你首先要暴露在病原体面前,否则你的身体不知道如何应对疾病的袭击,孩子们也需要接触不舒适、失败和挣扎。”

她举了一些例子:

有的家长会在孩子没有被选进校队或者在棒球队没有晋级的时候给学校打电话抱怨;

有的家长会因为孩子不喜欢校车上的某个孩子,选择每天亲自接送孩子上学;

有家长要求老师不要用红笔批改,因为家长觉得孩子看到书页上这么多朱批,会让他们心情不好。

家长总是在孩子体验“不愉快”的瞬间,代替他们消化痛苦,快速安抚,孩子所生活的环境没有为他们提供锻炼坚韧品质的机会。

生活中,无能为力的瞬间有很多,孩子需要自己去经历。

比如,一个小孩因为下雨不能出去玩,他会经历失望、焦虑和悲伤,他需要自己去探索这些感受,最终克服心理上的痛苦。

这是一个自我学习的过程,孩子最终靠自己战胜了这种不舒服的感觉,渐渐地发展自己的心理调适能力。

只有体验挫折感,才能知道如何与挫折相处。

至于怎么做?也很简单。

  • 适当放手,给孩子体验失败的机会
  • 接纳孩子的情绪
  • 鼓励和帮助孩子,而不是代劳

从儿童发展心理学角度来看,尝试和探索行为,是孩子发展能力、认识自我和周围环境、获得成长经验的重要途径。

家长如果处处保护、限制孩子,反而会阻碍孩子的成长和能力发展。

更重要的是,孩子缺乏生活体验和掌控,感受不到自己的能力,久而久之,内心越来越虚弱,遇事喜欢逃避、退缩,容易被困难打倒。

我们不必故意给孩子制造困难,但也不要总是挡在困难面前。

(3)提供充满包容和支持的家庭环境

有位妈妈曾经留言说,读二年级的儿子在学校和同学玩,打闹间不小心将同学撞倒在地,牙磕出了血。

这一幕被围观的同学报告给了老师,老师赶紧送学生去校医室,顺便通知了双方的家长。

当她去学校接孩子放学时,孩子已经被老师在班级里批评过了,看到妈妈那一刻,他一边尽量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一边又小心翼翼地看她的眼色。

妈妈看着孩子这个表现,事先准备的教训的话,说不出口。

晚上睡觉前,妈妈对他说:

“妈妈相信你已经知道错了,接下来,我们想想怎么弥补你的同学吧!你可以信任妈妈,妈妈会陪你一起面对问题。”

孩子无比感激地看着她。

塑造孩子强大的内心,爱和安全感是基础,这就要求父母成为孩子的支持系统。

我们从小就要让孩子意识到:家,是一个安全、充满爱的地方,家人永远努力爱他和珍惜他,在外遇到再多的困难,父母永远在身后,张开双臂等着他。

在家里,他可以表达脆弱和痛苦,他不会面对劈头盖脸的批评。

大人会在孩子的错误的表象之后发掘孩子初始的善良动机,我们给予他的只有爱、理解和支持。

当他不知道该怎么办,并且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可以给他一些建议和方法。

这不是忽视孩子的错误,也不是无原则地溺爱孩子,它更像一种情感支持。

被父母好好爱的孩子,才能生出勇气,笃定地走自己的路。

未来,哪怕你们不在孩子身边,他也会有被撑腰的感觉。

这样,孩子才不害怕犯错和失败,在一次次的经历中,学会解决问题,练就积极思维。

文末记得点个“”,希望孩子未来在面对逆境时,能够适应并从中成长!

赞(45) 点击下载资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孩子内心不够强大怎么办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