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个被穷养的例子,是我弟弟。
弟弟26岁,是传说中“任何床以外的地方都是远方,手够不到的地方都是他乡”的骨灰级宅男。
弟弟变成这样,看起来是他自己的问题,但有次趁父母不在家,我跟弟弟聊起他的成长经历后才发现,他之所以变成这样,根本的一点也是因为“穷”。
他说,在中学的时候,同龄的孩子到了青春期都会把兴趣爱好集中在某一方面,比如,女生喜欢漂亮的衣服,男生则追求新款的电子产品。
只有他,终年穿一身校服,背一只不知哪家亲戚孩子不要了的旧的牛仔书包。
加之人长的胖,打扮的又挫,手里更是一分钱零花钱没有,就算有人想约他出去玩,也只好作罢。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他终于成功地受到了同学的排挤,变成了班级可有可无的边缘人物,只能天天跟与虚拟的游戏人物玩。
他还不敢玩大型网游,因为要花钱。
他也去实习过,拿过工资,但也改变不了“穷”的状态,因为工资卡始终在我妈手里,想花一分钱都要报备。
过度地苛刻男孩,盘剥他童年的快乐,你的出发点也许是为了培养他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实际却为他烙上了一辈子都抹不去的穷酸气。
而且,经济拮据还会使人变得渺小,卑贱和贪婪,会扭曲他的性格,使他从一个庸俗的角度来看待世界,对自己所付出的一切都锱铢必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