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这位妈妈的做法就很有效:
一位小学生做事非常磨蹭,尤其是写作业,总是一边做一边玩儿,本来没有多少作业,却非要拖到很晚。有一次,妈妈想了一个办法,她跟儿子约定做作业的时间只有半个小时。然后,半小时到了,儿子果然还差两道题目没做完,但是妈妈却毫不犹豫地说:“时间到了,你不要做了,睡觉吧。”第二天,妈妈把儿子没做完作业的原因告诉了老师,老师也支持妈妈的方法。第二天晚上,妈妈又这样监督孩子,儿子一开始做作业就很抓紧时间,效率明显提高,最后顺利地在半小时内做完了作业。从这以后,儿子做作业的速度和质量都提高了,而且,做其他事情的时候,也都会有意识地给自己设定一个时限,有计划有条理地去做事情了。
当然,在很多情况下,孩子毕竟是孩子,有些计划可能本身存在问题,标准不高,从而影响做事的效率,所以,父母们帮助孩子检查反思计划的可行性,也是帮助孩子做好一切事情的保证。
总之,做事有计划,是一个人工作、学习、生活的良好习惯,也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父母应该从小对孩子进行培养,让他们养成系统思维、计划落实、检查反思的良好习惯。
对孩子的计划和想法要给予充分的尊重,即使你认为这个计划很难施行,也要在一开始鼓励孩子,而在孩子一筹莫展时再给予帮助。
父母千万不要更改自己的计划,甚至“一百个主意到不了天黑”,这样会让孩子迷茫,无所适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