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有过这样的疑问:
为什么自己每天很辛苦,孩子却依旧不听话?
一件事,讲了无数次他都记不住;
一句话,吼了好几遍他才能听到。
自己筋疲力尽,家庭氛围也时常陷入“冰点”。
到最后,孩子该不听话还是不听话,家人还总觉得你情绪不稳定,爱发脾气。
为什么你带娃,总是“费力不讨好”?
或许是方法不正确。
教育的最高境界,应当是:不吼不叫,立规矩。
01.
不吼不叫,怎样教育?
首先要明白,不吼不叫,不是禁止管教。
你要清楚,无论面对任何事,用情绪当作武器,都是最低级的解决办法——或许他看似有效,但危害极大。
赶紧给我去写作业!
手机给我交出来!
几点了还不睡觉!
吼孩子,似乎是极其“高效”的一种解决办法,平日里,心平气和的跟他讲十句话,似乎都不如发脾气时吼的那一句。
也正因如此,许多家长都发现自己因为带娃,情绪越来越暴躁。
但你要清楚:
当你吼孩子时,他们看似顺从,可内心有的却只是“屈服”——他们不是转变了想法,只是迫于压力,无奈顺从。
那如果有一天,这种情绪,不再有威慑了呢?
愤怒作为一种情绪直观的外化,无疑是极其有效的,可愤怒一旦成为常态,便失去了它的“威力”。
为什么孩子越来越不听话?
你吼他,骂他,他都爱搭不理?
青春期到了?脸皮变厚了?
不,只是因为你习惯性的愤怒,正在帮助他提高了对父母情绪恐惧的“阈值”——每个人都会对熟悉的东西产生“免疫”,孩子也是如此。
什么样的情绪最有危机感?不是三天两头的吼叫,而是悬而未落的“利剑”——家长要学会把情绪当作秘密武器,确保不动则已,一动便必然生效!
那不发脾气,应该怎样管理?
三个字——立规矩。
02.
用规矩代替吼叫,
让公平凌驾于压迫
这里说的“公平”,不是指地位的平等,而是面对已经立好的规矩,要做的“一视同仁”。
为什么孩子不听话?无非是觉得自己可以不按你说的做。
为什么会这样觉得?因为他的心理没有规矩。
当你叫他别看电视,他只会想“为什么不能看电视?”;当你让他去写作业,他只会想“为什么必须写作业?”
而立规矩,就是将这些“不必要”与孩子眼中的“必要”联系起来。
在孩子眼里,什么是必要的?
说简单点,就是两个:获得好处,避免害处。
和孩子提前约定好:
想看电视,先写完作业;
想出去玩,先看完一本书;
想去游乐园,考试20分。
规矩的具体内容可以视情况而定,但规矩立好了,就必须要遵守、执行。
无论是对孩子的惩罚,还是家长给予的奖励,都必须落实——想让孩子守规矩,首先家长自己不能坏规矩。
为什么你说什么,孩子都不当回事儿?
先想想自己之前有没有做过损害“信誉”的时候。
答应孩子的事情有没有做到?
需要给出的惩戒有没有落实?
承诺孩子的奖励有没有给到?
千万别觉得,“他就是个孩子,不用太认真”。
对待孩子,我们反而更要认真——你不给他立规矩,出了社会,自然会有人教他懂规矩。
贼娃寄语:
教育孩子,吼叫是下策。
做家长的,用吼叫的方式本身没问题——能不能保证孩子永远听得懂你说的话。但吼叫,绝不能作为常规手段,他只是最终手段。
教育孩子,要学会用规矩制约,而非武力压迫——暴力,只会催生出暴力;规矩,才能塑造出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