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家长都有过这样的时刻:
辅导作业时,对着磨磨蹭蹭的孩子忍不住发火;
刷家长群时,看到别人晒孩子的奖状和特长,心里暗暗着急;
给孩子选兴趣班时,在舞蹈和美术之间反复纠结……
其实育儿不用这么累,人民日报提到的 3 个快乐生活法则,或许能帮我们卸下焦虑。
Part.1
不较劲
很多时候我们会和孩子杠上:
比如要求刚上一年级的孩子必须把字写得像打印体,孩子写不好就批评;或者孩子不想吃饭,非要追着喂到他张嘴。
可较劲的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孩子哭闹抵触,我们气得头疼。
其实不较劲不是放任不管,而是换种思路:
孩子写字慢,不如先夸他握笔姿势好,再慢慢教技巧;孩子不爱吃饭,或许是不饿,过会儿再试就行。
放过孩子的小缺点,也放过自己的执念,亲子关系反而更融洽。
Part.2
不攀比
这样的话我们很容易说出口:你看邻居家小明,钢琴都考六级了;同班的朵朵每次考试都考100 分······
可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擅长运动,有的孩子喜欢画画,有的孩子天生慢性子却很细心。
如果总拿别人的长处和自家孩子比,不仅会打击孩子的自信,还会让我们陷入无尽的焦虑。
不如多关注孩子的进步:今天他主动收拾了玩具,比昨天多认识了一个字,这些小事都是值得开心的事。
接受孩子的与众不同,才能看到他身上的闪光点。
Part.3
不纠结
给孩子选幼儿园,纠结是选离家近的还是口碑好的;
给孩子买衣服,纠结是选纯棉的还是款式好看的;
甚至带孩子出门玩,纠结是去公园还是去动物园。
其实很多事没有绝对的正确答案:
离家近的幼儿园能让孩子多睡会儿,口碑好的幼儿园能学更多东西;纯棉衣服舒服,好看的衣服能让孩子开心。
与其在纠结中浪费时间,不如跟着需求选,比如孩子喜欢小动物,那就去动物园;孩子容易感冒,那就选纯棉衣服。
不纠结的背后,是接受不完美,反而能收获更多轻松。
Part.4
写在最后
育儿路上,我们不必做完美的家长,也不必要求孩子做完美的小孩。
试着放下较劲的脾气、攀比的心态、纠结的犹豫,多一点耐心和接纳,我们和孩子都能更快乐地享受生活。
因为幸福没有标准答案,但快乐却有章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