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小雪节气育儿指南:手把手教您中医养生法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的描述,恰如其分地道出了小雪节气的温凉交替特点。

这个时节,北方开始飘起零星小雪,南方则进入阴冷潮湿的冬季前奏。对于家有小儿的朋友们来说,此时正是调养孩子体质的关键窗口期。

作为从业八年的中医小儿推拿师,今天咱们不整虚的,就说说这个节气里实实在在能上手操作的育儿养生方法。咱们老祖宗留下的《黄帝内经》里早就说过:”冬三月,此谓闭藏“,这个时节讲究的就是”藏”字诀。接下来分四个板块,详细说说具体怎么个”藏”法。

一、小儿节气推拿:给身体安上”小暖气”

(建议操作时段:上午9-11点脾经当令时)

《小儿按摩经》记载:”推拿之法,贵在因时制宜。”小雪时节的推拿,重点在于温阳健脾。

这里教大家三个简单易学的手法:

补脾经:用拇指螺纹面沿着孩子拇指桡侧(外侧),从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200次。这个手法相当于给脾胃装了个”小马达”,特别适合冬季容易积食、挑食的孩子。明代儿科专著《幼科发挥》里说的”脾常不足”,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揉板门:找到孩子手掌大鱼际处的板门穴,用拇指指腹顺时针揉按100次。这个穴位相当于身体的”暖气开关”,能帮助孩子增强抗寒能力。注意手法要轻柔,就像揉面团那样匀速用力。

捏脊疗法:从尾椎骨开始,用拇指和食指捏起皮肤,边捏边向上推进至大椎穴,重复5遍。这个传承千年的手法在《肘后备急方》里就有记载,能调动全身阳气。建议在温暖的房间里操作,捏完后记得给孩子喝半杯温水。

二、节气食疗方:厨房里的”御寒神器”

元代《饮膳正要》里说:”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但咱们现代人要根据孩子体质调整。

推荐三款实操性强的食疗方:

百合银耳粥:干百合10g、银耳半朵(提前泡发)、粳米50g,文火慢炖至米粒开花。这个配伍出自宋代《太平圣惠方》,银耳要选淡黄色的自然品相,别挑那些雪白的硫磺熏制品。适合早晨食用,能润肺防燥

萝卜鲫鱼汤:白萝卜200g切块,鲫鱼1条(约300g)煎至两面金黄,加生姜3片同煮。这个汤方在《本草纲目》里记载能”开胃健脾“,注意要去净鱼刺,汤色熬到奶白为佳。每周喝2次,增强抵抗力。

山药红枣糕:铁棍山药200g蒸熟捣泥,加入去核红枣50g、面粉30g揉成面团,搓成拇指大小的丸子蒸15分钟。这是改良自清代《随园食单》的方子,适合作为下午点心,健脾胃助消化。

三、艾灸养生法:给穴位做”日光浴”

《针灸大成》有云:”艾灸温通,如日之照。”

小雪时节推荐两个关键穴位:

身柱穴: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处。这是儿童保健要穴,用艾条距离皮肤3厘米温和灸5分钟,能提升阳气。唐代孙思邈在《千金要方》里特别强调此穴对小儿发育的重要性。

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处。这是著名的”长寿穴”,每天灸3分钟,相当于给免疫系统充电。有个实用技巧:可以边讲故事边施灸,转移孩子注意力。

注意事项:艾灸前后要喝温水,灸后2小时内不碰冷水。若孩子有上火症状(如眼屎多、口唇红),可改为隔天灸。

四、其他养生细节:润物细无声的养护

清代养生家曹庭栋在《老老恒言》里提醒:”冬月天寒,阳气内藏,要安其神。

除了上述方法,还要注意:

起居有常:保证孩子21点前入睡,冬季可适当”早卧晚起”,但最迟不超过7点起床。有个小诀窍:睡前用40℃温水泡脚10分钟,加入艾叶10g效果更佳。

适度运动:推荐”日行三千步”原则,选择上午10点或下午3点阳光充足时外出活动。注意”寒从脚起”,要穿棉袜和包跟棉鞋。

情志调养:冬季对应肾脏,最忌恐吓责骂。可以陪孩子玩些安静游戏,比如拼图、绘本阅读,帮助收敛神气。

最后提醒各位家长:《景岳全书》说”小儿之病,多由父母之过”,冬季养生切忌过度进补。如果孩子出现持续咳嗽、食欲不振等情况,还是要及时就医。养生之道贵在坚持,就像种庄稼要顺应节气,咱们养育孩子也要遵循自然规律。这个冬天,让我们用这些温暖的中医智慧,为孩子筑起健康的防护墙吧!

赞(0) 点击下载资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小雪节气育儿指南:手把手教您中医养生法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