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不应当是“哭穷”
在我们上学的那个年代,辍学不是什么可耻的行为,相反适当的放弃学业还会被认作懂事。
我们都看过类似的影片:家里的条件无法吃撑两名孩子上学,于是就要做出选择(一般都是用转盘的方式),但是此时往往都是家里的“老大”主动放弃,让给弟弟、妹妹。这种精神被世代传诵,因为那是真的穷。
而如今,经济条件提高了,所谓的“穷”养儿的传统还是被延续下来。
“你知道我每天工作有多辛苦吗?赚的钱除了给你上学,只够每个月的生活费,哪有多余的钱给你买那些没用的东西,你怎么这么不懂事?”
这是一名5岁的小男孩提出买玩具后的“遭遇”,也是妈妈认为的“穷养男孩”。
妈妈的“哭穷”或许能够培养出孩子的节俭,但同时也给孩子留下巨大的心理阴影,孩子或许再也不会提出这样的“无理”要求,会因此变得吝啬、小气,甚至自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