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养孩子的终极目的是教会孩子做什么,而不是替孩子做什么。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并不仅仅是因为你陪不了他一辈子,不能替他做一辈子,还因为,孩子需要在一件一件的力所能及的事里体会成就感,培养责任感。
被过度包办的孩子,没有上进心,不自信,做什么事都提不起劲头儿,生活态度消极,遇事只会逃避、退缩。口头禅永远是:我不会、我不想、我无所谓。
明明是个少年,活的像个无欲无求的老人。让人总纳闷,这孩子怎么像一个提不起来的线偶人,却不知道源头就在家长的过度包办。
过度包办还会造成界限感模糊,使孩子没有责任感。
有人说,中国人普遍缺乏界限感。这话一点都没错,在亲子关系中,这种界限感的缺乏尤甚。父母总是打着“爱”的旗号,无底线的进入孩子的世界。
为什么孩子摔倒了不要去扶?
从界限感这个角度来说,他摔倒,他自己爬起来,那是孩子的事。
第一时间抢着把孩子从地上抱起来的家长并不知道,抱起的是孩子,踏破的是界限。带着模糊的界限感长大的孩子,根本意识不到哪些本就是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
我亲眼在见过一个女孩子,已经是高中生的年纪,在公交车上丢了钱包。她当时带着哭腔叫了一声:我钱包丢了!然后愣了三秒钟,掏出手机给妈妈打电话,哭诉。这种情况下,她找司机帮忙,更实际一点。但是,她只是抱着电话哭,别人就算有帮忙的想法,连个插嘴的空档都没有。结果可想而知,哭完了下车,她妈还有隔空捉贼的本事不成?
这样的孩子一看就是平时父母包办的太多了,没有历练过,缺乏处事经验,一遇事就慌,一慌就去找妈,根本意识不到这应该是自己去想办法解决的事。换言之,那是她自己应承担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