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天下午,我带孩子去一家艺术培训中心上体验课,恰逢一位打架子鼓的五岁小男孩刚下课。
为了提高儿子对音乐的兴趣,我邀请小哥哥现场演奏一番,其他围观的家长与小朋友也拍掌表示期待。
没想到这位小哥哥义正言辞地说:“我学习乐器,不是用来炫耀的。”
一句话把现场的人差点噎死,乐器老师朝他点点头,销售员涨红了脸,要知道,他即兴表演的场面,能让当天的营业额增长,还能得到在场所有人的夸奖。
他在乎吗?
他根本不在乎,他打鼓是因为有兴趣,想把它打好而已。
不远处他爸爸正满意地看我们对话,他培养的孩子有超乎年龄的气场,使他很难被当成一个拿块糖、说一句夸奖的话就能乐颠颠的小屁孩。
我惊讶于这个孩子小小年纪就知道目标重于无效交际的道理。
再问他放学后有什么安排,他说和爸爸一起做益智游戏、和相近水平的小朋友切磋棋艺、和妈妈一起共看一本故事书、和爷爷奶奶一起看少儿节目,唯独没有强迫自己与性格不合的小朋友相处。
每个孩子的天性都是愿意跟喜欢自己的人相处吧,可是,是谁的评判,让他们勉强自己跟合不来的人哀求友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