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自己带孩子
在二百年前的欧洲,有很多母亲喜欢雇人教育孩子。
书中举了一个例子,有一对年轻而充满活力的夫妇,由于家庭条件极好,他们生下孩子后就到国外旅行了,孩子被委托他人喂养。
他们走之前对别人说,现在有了孩子,趁他还小的时候,应该去外面多玩一下,否则等孩子长大以后要教育他就没有时间玩了。
等他们游遍全世界回来,孩子更亲近女管家而不是这对年轻的父母。
当这对夫妇想让孩子和他们一起睡时,尽管他们的卧室温暖舒适,却遭到了孩子的强烈拒绝。
他们愤怒地辞退了女管家,五岁的孩子从此变得郁郁寡欢,十几岁的时候甚至离家出走。
这样的故事,和现在很多父母生下孩子,将孩子扔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何其相似。
有的父母可能认为,把孩子交给父母或保姆带,自己没费多少力气孩子就长大了,多好。
孰不知,对孩子来说,一到六岁是孩子成长最关键的时期,如果父母缺席,将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除了无法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孩子对这个世界也很难有充分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此外,虽然自己带孩子很辛苦,我们却也能享受到更多的乐趣,我们会亲自见证生命的神奇,会明白宝宝是怎么一天天长大的,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挫折,克服了哪些困难……
这个过程中,不但使我们建立了亲密的亲子关系,也会让我们的内心更加充实、丰盈。
好在,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再累再难也要亲自带孩子,这是200年前老卡尔和我们达成的共识,一定要自己扛起带娃的重任,不做甩手爸妈。
亲自给孩子讲故事,是最好的早教
按照老卡尔的说法,儿童虽然具备潜在能力,但这种潜在能力是有着递减法则的。这种观点现在已经被证实了。
所以,要抓住孩子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尽早向孩子灌输词汇,尽早开发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和记忆力。
那么应该如何开始早教呢?书里讲了很多方法,其中最有效的就是给孩子讲故事。
讲故事不但能够培养孩子对世界的亲和力,还能促进孩子的记忆力,启发他们的想象力,丰富他们的知识。
同时,通过故事还可以传授知识,如果一味地强迫灌输,孩子根本没有兴趣学习,更不容易记住,但是若采用讲故事的方法,就会事半功倍,孩子非常喜欢听也就印象深刻。
有专家讲,给孩子讲故事,重要的不是数量,而是反复地重复。一个故事起码要重复5~6遍,甚至可以一周都讲同一个故事。
重复的频率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做出相应调整,越小的孩子重复率应该越高。
孩子能预见下一个情节,这对孩子来讲是建立安全感的很好途径。
当孩子躺在我们怀里,或者坐在我们腿上,我们喃喃地开始我们的阅读或者讲述,看着孩子沉醉在我们营造的故事世界里,做父母的,又何尝不会感受到一种难以言状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