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你就知道为什么你教育一岁多孩子不要乱丢东西的行为是徒劳的,他这一阶段就是在这个对于投掷行为的敏感期,你越是阻止,他越是起劲儿,说白了,没把瘾过足了是不会善罢甘休的!
对于这种因为身体和大脑发育而出现的阶段性“坏行为”,教育的重点,不是“堵”而是“疏”,不要阻止“行为”本身,而是要限制行为发生的场合:
譬如说,乱扔食物不行,扔东西伤害到别人不行,扔易碎危险的东西不行,往窗外扔不行,等等等等,但是除去这些限制,父母对孩子“扔”这个行为本身是可以持鼓励态度的,平时陪娃游戏的过程中,可以设计一个“扔东西游戏时间”:把各种材质的不怕摔的小物品收集在一起,和娃一起往墙上使劲扔个痛快,扔光了再让娃把东西捡起来我们重新扔,扔到没力气为止……
如果你可以接受狂野一点,可以用一团卫生纸沾水让娃往落地玻璃窗上扔,全都会粘在窗子上,效果超魔性~~~
想象一下还蛮解压的有木有?
等到娃儿过了这阵子新鲜劲儿,对于扔东西技术以及扔东西引起的各种效果开始产生审美疲劳的时候,他爱扔东西的现象就会自然淡化消失。我的经验来看,最晚到两岁,就没有多么喜欢扔东西了,至少对他比较熟悉的东西会没兴趣扔了。
道理是懂了,但是当娃处于投掷敏感期的时候,作为收拾残局的老母亲还是很崩溃的,一不注意娃就扔得一团乱,火气很大有木有?
怎么能让娃快一点了解界限所在,知道有些东西能扔,有些东西不能扔呢?
1,从一岁开始培养餐桌礼仪
所有乱扔行为里最讨厌的就是在餐桌上乱扔餐具和食物了,可以用一些趁手的工具,譬如说可以选择粘在桌子上的的碗盘,在娃的“射程范围”内的地上铺上报纸等。
最重要的就是,不要给娃在高椅子上玩食物的机会,只要发现他开始扔食物,扔餐具,无论他吃多少,都要第一时间清理干净抱下去,如果娃强烈要求回去,可以再给两次机会,不改的话就坚决结束吃饭,用实际行动告诉孩子,扔东西这种行为在吃饭的时候是不被接受的。
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保持自己情绪平静,不要训斥孩子,孩子才会将“扔东西”和“不许吃”联系在一起,而不是把“妈妈生气”和“不许吃”联系在一起。
当然,扔食物是如此有趣,娃一开始肯定会哭闹,只要你坚持重复来个几次,娃就会明白其中的逻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