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很多父母,都没学会和孩子“好好说话”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3、提供客观信息

为孩子提供客观信息也是一种不带主观偏见又鼓励逻辑思维的沟通技巧。有时,孩子需要的只是一些额外的信息,让他们可以反思自己的行为并作出改正。

大人友善地为孩子提供不带偏见的客观信息,实际上就是在培养孩子分析自己行为的能力。这同时也是在不带指责地帮助孩子快速启动他们的思维引擎,提醒他们忘记的规则。以下是表达的范例:

“脚应该放在地板上,而不是放在桌子上。”

“在上课的时候,说话前得先举手。”

“滑旱冰的时候不戴头盔很危险。”

这样的沟通技巧同时也是强调规则以及家庭认同的有效方式。比如:

“我们家的原则是讲真话。”

“有分歧可以好好商量。”

“我们家的原则是‘言必信,行必果’。”

不过小孩子们都很狡猾,他们很会钻空子。

记得有一次,我把“提供客观信息”这一招用在我十岁的儿子身上。当时我正开车载着他和妹妹去附近的泳池,不知道妹妹怎么惹到他了,他突然打了妹妹一下。

我冷静地说:“我们家的规矩是‘君子动口不动手’。”他听罢就开始朝妹妹猛讲脏话。当我翻脸,他就表现得一脸胡涂,无辜地说:“我现在就是在‘动口’啊!”因此,我想,对于某些孩子,你还是得把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说得更具体一些。

4、使用代词“我”

如果孩子做了错事,忙于追究“是谁的错”有害无益;应该找出纠正的办法。

比如家里养了一只小猫名叫毛毛,孩子汤米抓起了毛毛的尾巴,打算把大人的脱毛膏涂在浑身发抖的毛毛身上。见此情形也许我们会忍不住吼道:“小家伙,你在搞什么鬼?你真是坏透了,就会欺软怕硬,折磨弱小的毛毛!”

如果我们把矛头指向孩子,把错误归咎到孩子身上,孩子便会做出反抗,开始找借口或者撒谎(可能会说:“这都是毛毛自己的主意,是它让我这么做的”),又或者是觉得委屈,打算要离家出走,让家长后悔。任何含有谴责的表达都会阻碍孩子进行反思、改正。

想要避免使用谴责的口吻,可以在沟通的时候多使用人称代词“我”,少用“你”。这样一来重心就会从“孩子有错”转移到“该行为对他人造成了什么影响”(在这个案里,就是孩子的行为对我们自己造成了什么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想表达自己的愤怒与失望当然无可厚非,毕竟沟通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让别人知道自己有什么烦恼;但是有很多更好的处理方式。比如在上述的毛毛事件中,你就可以跟孩子说:“你这样对待毛毛让我觉得很害怕,它可能会受伤的。”而不是说:“我真是一步都不能走开!看看你对毛毛干的好事!它都吓坏了!”下面再举一些其他的范例:

1.“看到有人对着我做的饭菜做鬼脸,我觉得很难过。”(有没有发现我用了“有人”而不是“你”?这样会让这句话变得不那么有针对性,同时我们也表达了自己的感受。)

2.“你们没经过允许就在教室里走来走去,让我无法专心讲课,而且让我觉得你们不重视我说的话。”

3.“如果我的付出没有换来被人的丝毫感激,我会觉得很伤心。”

1 2 3
赞(17)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很多父母,都没学会和孩子“好好说话”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