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为什么越安慰孩子,反而哭得越厉害?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有这样一句话:「孩子越不可爱的时候,越需要爱。」

作为孩子身边最亲近和信赖的人,我们需要用心去感受孩子的心声,具体做法是:与孩子「共情」。

综艺节目《不可思议的妈妈》中,胡可带着小鱼儿去给哥哥买玩具,但规则是只可以给哥哥买玩具,而小鱼儿选中了心仪的玩具,却只能空手而归。

这让小鱼儿非常懊恼,出了玩具店便开始发脾气,大声叫着「臭妈妈」,然后激烈地哭了起来。

胡可第一时间蹲下来抱住小鱼儿,让他在自己的肩膀上哭着。

之后,胡可对小鱼儿说:「我知道你很难过。」

很多妈妈都会将共情做到这一步,但之后我们却常常陷入一些误区,比如会在这句话后面加上一句:「别哭了,好吗?」

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我明明共情了,为什么孩子还是越哭越厉害?」

原因一:缺乏接纳的共情,孩子不买账。

这其中,我们常常犯的错误是:给孩子的行为和心理做评价。

在表达完对孩子情绪的理解后,我们常常立刻否定孩子的行为:「你很难过,但是大哭大闹可不对」「我知道你生气了,但是你也不能乱扔东西啊。」

于是,孩子感觉到并没有被真正接纳,于是继续大哭。

原因二:孩子感觉被进一步误解,委屈大哭。

在对孩子的情绪表达理解之后,我们说的话很重要,如果此时父母给孩子的行为贴上一个标签,或者急于对孩子哭的原因下判断,就会让孩子因进一步被误解而委屈大哭。

前些天,小树因为搭积木搭不好,大哭起来,奶奶过去安慰他:

「宝贝伤心了啊,真是个爱哭包,搭不好有什么可生气的,咱玩别的。」

结果,小树哭得更厉害了。

原因三:孩子被接纳了,开始释放情绪,大哭。

还有一种情况,是孩子感受到被接纳,将心中的委屈释放出来。

这时候,允许孩子哭上一会,能够帮助孩子释放心中的阴霾,恢复到良好的心境状态中。

在电影《头脑特工队》中,对于「哭泣」有一段很好的描述,也给出了一个标准的「共情」范本。

在主人公莱莉的大脑中,代表快乐的情绪小人「乐乐」和代表悲伤的情绪小人「忧忧」遇到了麻烦,急需莱莉的幻想玩伴「冰棒」的帮助。

然而在他们找到冰棒,寻找回去的路的时候,冰棒失去了他和莱莉共同记忆中最重要的火箭,这让冰棒十分难过,大哭起来。

乐乐赶忙冲上前去安慰他:「一切都会好的,我们会有办法的」「嘿,谁最怕挠痒了,挠痒怪来了」,甚至做鬼脸逗冰棒开心。

但一切都毫无作用,冰棒始终沉浸在自己的悲伤中。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忧忧的做法:

靠近陪伴,肢体接触:

忧忧紧挨着冰棒坐了下来。(父母与孩子之间,则可以蹲下来直接给孩子一个拥抱。)

陈述事实:

「我很抱歉他们拿走了你的火箭。那是你最心爱的东西,一切都无法挽回了。」

聆听和关注:

当冰棒说:「这是我和莱莉最后的信物」时,冰棒说:「你一定和莱莉有过很棒的冒险。」

这让冰棒开始自由地倾诉,他和莱利的故事。

当冰棒倾诉完,忧忧轻轻地用手拍着冰棒的腿,回应他「是的,是的。」

于是,感到被接纳和理解的冰棒抱着忧忧,开始大哭起来。

过了一会儿,冰棒站起来说:「我感觉好多了。」

此时此刻,冰棒的哭,就是被理解之后的释放,释放之后,他才能够重新振作起来。

不要把「止哭」,当成共情的唯一目的。

孩子需要在情绪的爆发中,学会认识情绪、疏导情绪,以及管理情绪。

因此,每一次孩子的情绪爆发,都是我们帮助孩子锻炼和提升情商的好机会。

在上面的「共情」结束之后,还有一个重要的步骤

美国积极心理学家丹尼尔·西格尔的《全脑教养法》一书中强调,

当孩子情绪平复时,我们需引导孩子复述经历,使孩子调用左脑理顺细节并将经历转化为语言,然后引入右脑,重访他的情绪。

找一个时间,孩子和父母心平气和的重新回顾事件的发生,让孩子回忆起当时的感受,能够使理智的左脑和情绪化的右脑进一步联结,提升孩子对情绪的感知和掌控能力。

1 2 3 4
赞(21)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为什么越安慰孩子,反而哭得越厉害?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