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一个视频,一个七八岁的男孩举着菜刀跟爷爷对峙,叫嚣着「不给钱就砍死你们」。
原因是他迷上了一款需要花钱的手机游戏,而爷爷不给他钱。
手机让孩子生了心魔,失去了最后的理智与道德自控。
心理学家说:
过度让孩子接触电子产品,对孩子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大有损害,孩子会出现焦虑、抑郁、暴躁、冷漠、自闭、人格分裂,甚至暴力行为。
如果不加以限制,我们辛苦养育、寄予厚望的孩子,极易被手机狠狠吞噬。
一次家庭聚会,两个男孩让我感触颇多。
一个男孩从进门后,往那儿一坐就开始玩手机,根本不关心周围的人和事。
爸爸几次催促他吃饭,他「嗯」了几声,根本不动;妈妈于是把水果喂进嘴里,他机械地嚼着。一米八的大个子,像几岁孩子一样被照顾着。
手机就像精神鸦片,将一个孩子原本饱满、蓬勃的精神状态全部吸走了。
而另一个男孩则一直耐心地跟亲戚们聊着天,谦恭有礼貌,浑身散发着青春的活力,让人感觉很舒服。
听他的妈妈说,她给孩子买了部手机,但孩子很少玩,有时间都用来运动和看书了。再听到这个孩子成绩优异,年年都被评为三好生和优秀班干部,自然也就不稀奇了。
一个手机就能预测一个孩子未来是否有出息吗?
或许未必。
但是,孩子对待手机的态度,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会影响他对待人生和未来的态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