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孩子应该“散养”还是应该“圈养”这个话题,我不禁想起了之前看到的一则新闻。
在一家公立幼儿园里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一个小朋友和同学玩闹,结果把对方的衣服弄坏了。
以常规的眼光去看这个问题,小朋友之间玩耍不小心弄坏对方的衣物,其实是一件蛮正常的事情。
但是这件事情却不太一样,因为对方的家长向这个小朋友的家长索赔3000元。
理由是这个衣服确实值这么多钱,这个小朋友的家长无奈只得照价赔偿。
可是后来,班级里没有孩子愿意跟这个被扯坏衣服的孩子玩了。
因为家长们都告诉自己的孩子,别跟这个同学玩,不然扯坏衣服赔不起。
这个索赔的家长获得了金钱,但是孩子却失去了朋友,成了“孤家寡人”。
且不说那么小的孩子,穿那么贵的衣服去上幼儿园,本就是一件不合理的事情。
只说家长这种行为,更是非常错误。如何克服社交恐惧症?如何培养你的孩子的社交商电子版
小孩子之间的玩闹,难免出现摩擦和矛盾,应该让他们自己去学会解决问题。
家长一旦插手,原本很小的事情,可能就会上升到比较严重的高度。
就像不小心扯坏衣服这件事情,孩子并不是故意的,而且退一万步来说,即使要赔偿,也不应该照价赔偿。
可能家长看到孩子被扯坏的衣服,觉得是孩子受气了,想要替孩子出气,为孩子讨回公道。
但是把孩子保护在自己羽翼之下,也意味着孩子没有办法更好地成长,更无法学会如何正确地与他人打交道。
我在小区里见到过一个孩子,不管这孩子在哪里玩,身边都有大人跟着。
当别的小孩子尽兴地玩闹时,他还要小心翼翼地看家里的大人允不允许他参与进去。
有时候做游戏正玩到兴头上,但是天色渐晚,他哪怕让小伙伴扫兴,也要跟着大人回家吃饭。
久而久之,小区的孩子越来越喜欢拿他太听话这件事情开玩笑,说急眼了还会跟别人发生冲突。
后来这个孩子几乎不跟小区里的孩子玩了,偶尔出现在健身器材和林荫道上,也都是家长陪着。
我看着这被家里大人前后“簇拥”着的,像个“小皇帝”一般的孩子,心里却莫名觉得这一抹小小的身影,显得分外孤独。
在人际交往中,每一个人都需要依靠自身的努力,凭借自己的力量,去找到与别人相处的方法。
对于成长初期的孩子来说,如果从小被剥夺自主与他人相处、交往的权利,他们的社交能力就会被扼杀。
与其把孩子圈养在自己的身旁,不如大胆一点,放宽心,把孩子散养在自己能看得到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