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在世,谁也不能只做旁观者。
悉达多离开佛陀后,搭乘河边摆渡人瓦稣迪瓦的小船,来到了美丽的城郭。
他决定走进尘世,去体验世间万象。
他对城里的美艳名妓迦摩罗动了心,便收拾装扮拜会对方,向她学习情爱之术。
他想要更好生活,于是就跟随富商学习经商之术。
悉达多本就聪慧,很快便在商海大显身手,成了拥有宅邸,仆人和河畔花园的大富豪。
最开始,他还带着一丝警醒,告诫自己要节制生活,保持禅定,倾听内心声音。
可随着时光飞逝,在苦修中被扼杀的感官逐一被唤醒,他终日沉溺于酒肉,情爱,赌博中,贪而不足,饱食无度。
他变得苛刻吝啬,利欲熏心,不再对乞丐仁慈,不再对施舍感兴趣,活成了自己曾经最厌恶的模样。
繁华的喧嚣终会过去。
当又一次从不堪的迷醉中苏醒,疲惫空虚的悉达多,从镜中窥见了自己乱糟糟的模样。
看着镜中人皮肤松懈倦遢,嘴里喷着酒气,一副酒食过度的丑态,一阵羞愧和厌恶袭上他的心头。
悉达多一声招呼没打,便阴郁地走出府邸来到河边,决定结束自己这毫无价值的人生。
河畔,悉达多紧闭双眼,放任身体跌下去。
可就在生命行将结束之时,从心底发出的一阵声音让他猛然清醒。
悉达多跌坐回岸边,不再责备自己。
“我必然经历贪欲,追逐财富,体验恶心,陷入绝望的深渊,并由此学会去抵御它们。”
生活往往就是如此,不曾体验,难免参悟不透,执迷地在想象中和自己撕扯。
待到阅尽人间繁华,看透世俗真谛,才惊觉,人生在世,只做一个旁观者,是永远叩响不开自我的觉醒之门。
就像网上有个困扰太多人的问题:“读过那么多道理,为什么过不好一生?”
有个回答字字戳心:
“道理不是光用来听的。没有切肤之痛的体验,就没有刻骨铭心的觉知。”
财富可以挣来,知识可以学来,唯有经历无法传授,要靠自己上下求索,且行且至探寻。
作家王潇说过一句话:
“生活就是修行场,不管你有多少方法论,都需要在现实中去践行它。”
没有落花流水,哪有天上人间;没有红尘试炼,谈何蜕变成长。
实践与感悟共存,出世智慧和入世脚步并行,才能走出一条风吹不散,雨打不乱的觉醒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