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的父母喜欢给自己的孩子贴标签,而且往往在不经意间犯错。
自己一时之间还察觉不了。
而等察觉的时候,孩子可能已经受到了伤害。
父母如果不及时发现并改变的话,就会让孩子的自我概念中融入你贴的这些标签。
影响着他们对自己的正确评价。
我发现快4岁的儿子已经在不断地评价自己。
前几天他跟外公说,“我是一个很聪明的人,捉迷藏时,我躲起来,你们都找不到我。”
“还有一次我跟爸爸在菜市场走散了,但是我没有动,一直等爸爸找到我。”
他就是通过自己的这些经历进行自我评价。
而我不希望他过于强调聪明,而是要努力才好。
有时候我听到他说这些的时候,就会说“爸爸也觉得你很聪明,但是觉得你不够勤快,有点懒。”
而且我发现自己特别喜欢跟孩子说“你有点懒”。
这样的话看上去真没什么,可是无形之中我就在打标签,在犯错。
孩子怎么做才是勤快?
为什么要给他贴一个不勤快的标签呢?
很多时候就是因为我们大人的主观评价,而实际上真相并非如此。
我仔细想想,发现只要我带着他一起,教会他如何做。
小家伙挺勤快的,比如洗菜、择菜、拖地,样样能做。
只是有时候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有限,一件事当然不能坚持很久。
而我却用要求大人的标准去评价孩子。
所有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好,但是总是在不经意间,给我们的孩子施加了无数的不良心理暗示。
治标得先治本,孩子变坏变差,根源还是父母。
往往是父母本身需要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