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父母,最初有孩子时,想法都很简单:别无他求,唯愿健康、快乐。
可是,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对他的要求却不自觉的多起来:希望他健康,又聪明,希望他快乐,且懂事,希望他读好课本,希望他发扬特长,他一定不能掉队,他最好出类拔萃……
每次去学校接孩子,排队等待的时候,都会有无数的传单伸到面前来:拼音、英语、算数、舞蹈、美术、思维训练……只有家长想不到的,没有培训机构做不到的。
家长们也不闲着,等待的时候,三三两两凑在一起相互“取经”:你给孩子选择了什么兴趣班,我让孩子参加了什么培训课,哪个老师颇得孩子欢心,哪个机构教育理念先进,恨不得随身带个小本随时记录……有些家长,甚至把孩子的假期排的满满,还在朋友圈晒出课表,引以为荣。
我不知道,最初那些坦然潇洒、圣人一般慈祥博爱的家长们,都哪里去了?放眼望去,都是充满焦虑、望子成龙的凡人父母。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那不掺杂质的初衷渐渐发生了变化,我们的心态也随之左右不稳、高低不定:
亲戚家的孩子,大方且有礼貌,见人就主动打招呼,时不时还表演个节目,而我的孩子,内向又胆小,让他在人前说话,总是一副不情愿的样子;
同事的孩子,放学就乖乖回家写作业,每次都考第一,拿个第二都不自在,而我的孩子,却像没长大一样,月考退后了二十名,还照吃照喝,啥事没有;
邻居的孩子,又有乐感,又肯吃苦,钢琴弹得行云流水,在国内大赛屡获名次,而我的孩子,却连五线谱都认不全,听课就瞌睡,唱歌就跑调;
……
忽然发现,“别人家的孩子”遍地都是,各种优点俯拾即是,而我的孩子,却没有几样拿得出手。
于是,各种各样的焦虑,像吐着的信子的蛇,如影随形,触痛家长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