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秒自信,后一秒自卑
常怀不切实际的幻想,总是头破血流。
高兴与失落在一秒之间切换。
进家门就甩脸色,荷尔蒙在体内乱窜,情绪常常不受控制。
没错儿,这就是青春期。
所以,作家卖麦家说:青春期是一种危险,可以上天也可以入地,可以是一把刀也可以是一朵鲜花。我们作为长辈,只有一种选择,帮助他变成一朵花,抹平坚韧的地方;帮助他度过最摇摆不定,定时炸弹的这个阶段。
01
揭秘青春期
青春期,是试图独立的开始。
孩子想挣脱家长,想独立,所以父母要做的,就是先学会对这一现象做到淡定与从容。
青春期,时时刻刻想证明自己。
青春期的小孩,总想自己去尝试着做一些事情,哪怕头破血流也在所不惜。看似执拗,其实是想证明自己。父母要做的,是学会远远地观望,而非不停地提醒风险。
青春期,拧巴是常态
青春期孩子特别拧巴,在集体活动时,他特别在意会出丑。所以,他一面想要展示自己,一面又特别怕丢人,心中的两个小人不停撕扯着他。
青少年会有一种思考盲区,他会忍不住想:既然努力仍然不可能做好,那干脆不要去尝试。
02
家有青春期,父母千万不要做这些
青春期孩子的隐私是他的逆鳞,可别踩
电视剧《致1999年的自己》里有个情节让我印象很深刻,倪虹洁饰演的母亲王小雨在众人的宴会上,大声朗读女儿钱佳玥写的诗,女儿对着她大呼:“我再也不相信你了,你平时翻我东西,今天还翻我的垃圾桶,偷看我日记。”
母女关系一瞬间崩裂。电视剧源于生活,但一定是高于生活的,它带给了我许多的思考。
青春期的孩子希望自己被尊重,父母能尊重自己的爱好、梦想与隐私。剧中的母亲翻看女儿的日记,就是没有尊重女儿的隐私权。
青春期孩子受不了唠叨,父母话少点儿
青春期正值初中时期,学业压力特别大。孩子有时候一点儿就着,火气特别大,成绩是火线,可别在情绪激动的时候踩火线。
就事论事说某次考试成绩,不要翻旧账,不要瞎比较。“你看看谁谁谁考多少分!”这句话一说出口,你们的谈话基本可以宣告崩盘了!
絮絮叨叨的抱怨解决不了问题,只会把孩子推到你的对立面!
03
家有青春期,父母应该怎么做
尊重孩子的隐私权是底线,请青春期孩子的爹妈一定要守住这个底线。
《正面管教》一书说:“赢得十几岁孩子的最好方法,是以和善、坚定、尊重的态度,先和他们站在一边。尊重与理解,等待和接纳,就是青春期孩子的出路和救赎。当你的心足够大,孩子就会回馈给你更大的惊喜。”
放下担忧,放下焦虑,你需要做的就是做自己
教育家卢梭说过“世界上最没用的三种教育方式,就是发脾气,讲道理和自我感动。”初中生的妈妈大多都过了半辈子了,也没过好自己的人生,就别对孩子的人生指指点点了。
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演员自我修养》中,有这样一段。
导演让演员走上几步,但在旁边不停地说:“你觉得有这么走路的人吗?”“掌握重心!”“眼睛朝着要走的方向看!”结果演员就蒙了,身体也变得僵硬,根本不会走了。
导演说得对吗?对!可是,没完没了地说正确的话,也会让人无法行动。请我们焦虑的妈妈们想一想,你是否也会不停地说你看似正确的话,却让孩子无法正常地生活。
青春期孩子的父母,请你们去做实际的事情,做好你自己份内的工作,给孩子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对抗焦虑与唠叨的最好办法,就是做具体的事情。
“每个人的花期都不一样,不必焦虑,有的人在某一阶段,跑的比你快。慢一点没关系,只要在变好。别碰到一点压力,就把自己变成不堪重负的样子。你这杯子该走的弯路,该吃的苦,该撞的南墙,该掉的陷阱,一个都少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