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这股风气正在家庭中蔓延,90%父母都曾误入,家长们一定要重视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遇见过一种“诡辩式父母”。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逛超市的时候孩子想买糖吃,

父母告诉孩子“你听话我就给你买”,

孩子说“好,我听话”,

父母便说“听话,咱不吃糖啊”……

这对父母表面上是为孩子好,实则用一些看似合理的理由,把孩子的自信心、独立性、兴趣和梦想给摧毁了。

其实,有时候,父母的“好心”往往比坏心还可怕!

01.

“为你好”的控制欲:

你没有选择,你只有听话

你这样做不行,听我的才对!

那个不行,你不懂,这个才对你有好处。

这就是“诡辩式父母”的经典台词。

无论你多大了,他们总是习惯用“为你好”来搪塞自己的控制欲。

不管你想做什么,怎么做,他们都会先习惯性地否定你,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你,根本不尊重你的想法和选择。

比如,

高中选文理科,

孩子明明喜欢文科,

家长却以“好就业”为由强迫孩子读理科,

走上他们认为的“成功”之路,

还美其名曰:“为你好”。

这种行为,不是“爱”,是“控制”。

你根本不是在为孩子的未来着想,而是在为自己的期望安排孩子的生活。

这样的父母,真的能给孩子带来幸福吗?

02.

“你怎么这么不懂事”:

高压式教育带来的自卑感

你怎么这么不懂事?

为什么别人能做到你就不行?

这是“诡辩式父母”最喜欢说的一句话。

当孩子做错事,或者没有达到父母的期望时,这句话就成了他们的标配。

他们热衷于用这种话来打击孩子,给孩子贴上“不懂事”的标签。

虽然这种话,在别人看来不痛不痒的,但它给孩子带来的心理伤害是巨大的。

高期待和高压力就像一道道枷锁,每一次批评都会让孩子变得越来越自卑,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渐渐地,孩子会变得越来越内向,缺乏自信,甚至在将来的人际交往中也越来越退缩,害怕与人沟通。

这种父母完全没有意识到,高压教育不仅没有帮助孩子成长,反而是在摧毁他们的自尊心,让他们觉得自己不够好,无论如何都达不到父母的期望,最终让他们走向自卑和迷茫。

03.

“别人家的孩子”是你的敌人,不是榜样

你看看人家小王,怎么这么优秀,怎么这么听话,成绩又好!

这是“诡辩式父母”最喜欢的比较方式。

他们总是拿别人家的孩子做榜样,来“刺激”你,告诉你你不够努力,不够好。就算你表现得很好,父母总是找出别人更好的地方来压你一头。

这种“别人家的孩子”式的比较,真的是一种心理暴力。

永远活在别人设定的标准下的孩子,会觉得自己做得再好,也不够好。

渐渐地

他们开始失去自我

怀疑自己的价值

甚至会变得焦虑

拼命想要得到父母的认可

却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

有些孩子一辈子都活在“别人家的孩子”的阴影下,迷失了自己,甚至做不到自己喜欢的事情,只是盲目地去追求父母和社会设定的“成功”标准。

对这些孩子来说,最大的敌人就是他们自己的内心,他们总是在和自己较劲,认为自己做得不够好,不够完美。

04.

推卸责任:还不是怪你不听话

不听老人言,看吧,活该!

“诡辩式父母”在遇到问题时,总是把责任推给孩子,从不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存在问题。

每当孩子表现出一些不成熟、不合格的行为时,父母总是甩锅给孩子。

他们从来不会自我反思是否给孩子过大的压力,是否过于控制孩子的生活,是否忽视了孩子的情感需求。

只是一味的指责孩子“不争气”,甚至在大庭广众之下骂孩子。这种情感上的责罚让孩子逐渐变得不再自信,内心充满了自责和无助。

“为孩子好”不意味着把所有问题都怪在孩子身上,更不意味着让孩子永远活在父母设定的框架中。

真正的爱,

不是责备,不是控制,

而是理解、尊重和支持孩子。

做家长的,最不该的就是让孩子成为你生活中的“附属品”,更不能以“为你好”的名义,把孩子的梦想、兴趣和人生目标扼杀在摇篮里。

寄语:

放下那些所谓的“为你好”,学会尊重孩子的选择和感受。只有学会放手,让孩子成为自己,才能真正帮助他们走向光明的未来。

赞(0) 点击下载资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这股风气正在家庭中蔓延,90%父母都曾误入,家长们一定要重视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