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遇见过一种“诡辩式父母”。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
逛超市的时候孩子想买糖吃,
父母告诉孩子“你听话我就给你买”,
孩子说“好,我听话”,
父母便说“听话,咱不吃糖啊”……
”
这对父母表面上是为孩子好,实则用一些看似合理的理由,把孩子的自信心、独立性、兴趣和梦想给摧毁了。
其实,有时候,父母的“好心”往往比坏心还可怕!
01.
“为你好”的控制欲:
你没有选择,你只有听话
“
你这样做不行,听我的才对!
那个不行,你不懂,这个才对你有好处。
”
这就是“诡辩式父母”的经典台词。
无论你多大了,他们总是习惯用“为你好”来搪塞自己的控制欲。
不管你想做什么,怎么做,他们都会先习惯性地否定你,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你,根本不尊重你的想法和选择。
比如,
“
高中选文理科,
孩子明明喜欢文科,
家长却以“好就业”为由强迫孩子读理科,
走上他们认为的“成功”之路,
还美其名曰:“为你好”。
”
这种行为,不是“爱”,是“控制”。
你根本不是在为孩子的未来着想,而是在为自己的期望安排孩子的生活。
这样的父母,真的能给孩子带来幸福吗?
02.
“你怎么这么不懂事”:
高压式教育带来的自卑感
“
你怎么这么不懂事?
为什么别人能做到你就不行?
”
这是“诡辩式父母”最喜欢说的一句话。
当孩子做错事,或者没有达到父母的期望时,这句话就成了他们的标配。
他们热衷于用这种话来打击孩子,给孩子贴上“不懂事”的标签。
虽然这种话,在别人看来不痛不痒的,但它给孩子带来的心理伤害是巨大的。
高期待和高压力就像一道道枷锁,每一次批评都会让孩子变得越来越自卑,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渐渐地,孩子会变得越来越内向,缺乏自信,甚至在将来的人际交往中也越来越退缩,害怕与人沟通。
这种父母完全没有意识到,高压教育不仅没有帮助孩子成长,反而是在摧毁他们的自尊心,让他们觉得自己不够好,无论如何都达不到父母的期望,最终让他们走向自卑和迷茫。
03.
“别人家的孩子”是你的敌人,不是榜样
“
你看看人家小王,怎么这么优秀,怎么这么听话,成绩又好!
”
这是“诡辩式父母”最喜欢的比较方式。
他们总是拿别人家的孩子做榜样,来“刺激”你,告诉你你不够努力,不够好。就算你表现得很好,父母总是找出别人更好的地方来压你一头。
这种“别人家的孩子”式的比较,真的是一种心理暴力。
永远活在别人设定的标准下的孩子,会觉得自己做得再好,也不够好。
“
渐渐地
他们开始失去自我
怀疑自己的价值
甚至会变得焦虑
拼命想要得到父母的认可
却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
”
有些孩子一辈子都活在“别人家的孩子”的阴影下,迷失了自己,甚至做不到自己喜欢的事情,只是盲目地去追求父母和社会设定的“成功”标准。
对这些孩子来说,最大的敌人就是他们自己的内心,他们总是在和自己较劲,认为自己做得不够好,不够完美。
04.
推卸责任:还不是怪你不听话
“
不听老人言,看吧,活该!
”
“诡辩式父母”在遇到问题时,总是把责任推给孩子,从不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存在问题。
每当孩子表现出一些不成熟、不合格的行为时,父母总是甩锅给孩子。
他们从来不会自我反思是否给孩子过大的压力,是否过于控制孩子的生活,是否忽视了孩子的情感需求。
只是一味的指责孩子“不争气”,甚至在大庭广众之下骂孩子。这种情感上的责罚让孩子逐渐变得不再自信,内心充满了自责和无助。
“为孩子好”不意味着把所有问题都怪在孩子身上,更不意味着让孩子永远活在父母设定的框架中。
“
真正的爱,
不是责备,不是控制,
而是理解、尊重和支持孩子。
”
做家长的,最不该的就是让孩子成为你生活中的“附属品”,更不能以“为你好”的名义,把孩子的梦想、兴趣和人生目标扼杀在摇篮里。
寄语:
放下那些所谓的“为你好”,学会尊重孩子的选择和感受。只有学会放手,让孩子成为自己,才能真正帮助他们走向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