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妈妈越阳光,孩子越抑郁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去年,我接待了一个青少年个案。

他12岁,已经辍学一年,整日窝在房间里,沉迷游戏,不愿出门。

妈妈看起来是那种典型的“正能量妈妈”——阳光、乐观、行动力强。

她是个小有名气的KOL,每天在朋友圈晒自律生活、晒亲子阅读、晒正念冥想,甚至会在社群里分享“如何养出一个快乐有责任感的孩子”。

可她的孩子,一点也不快乐,抑郁、麻木、封闭、不与她沟通。

“我已经这么积极了,为什么孩子却越来越消极?”她在疗愈中哭了。

我看着她,心里很沉。

我知道,这样的家庭,我已经不是第一次遇到。

当一个家庭里,只有光,没有影,那么阴影就会以症状的形式出现。

01

妈妈的阳光,是她对黑暗的恐惧

她告诉我:“我一直觉得,我得把最好的自己展现出来,才能让他有力量。”

是的,她一直在努力成为一个“榜样”妈妈:微笑、理解、温和、体贴。

可是在她所有的正面形象背后,我却感受到一种极度克制的脆弱。

“他总是丧丧的,我真的很怕他出什么事。我努力给他做好吃的,安排课程,陪他聊天,可他总是说我很烦。”

她的声音越来越哽咽,“我只是想他好好的,为什么连这都不行?”

我轻轻问她:“你允许自己,在他面前,沮丧、难过、害怕吗?”

她愣住了。

然后我听到了她的故事——她的妈妈,从小就对她要求非常严格。

成绩不好,就是不努力;情绪低落,就是矫情;有困难,就是没用。

她从小就知道:要想得到妈妈的认可,就得“争气”,就得“咬牙撑住”,就得“阳光上进”。

于是,她学会了把痛苦收起来,学会了笑着面对压力,也学会了压抑自己的真实感受。

为了生存,她发展出了一套“假性阳光”的生存策略,努力优秀、努力上进、努力坚强,不准自己有脆弱,不允许自己失败。

她之所以现在要求孩子也阳光、自律、努力,其实不是因为孩子需要,而是她无法面对孩子身上那个“脆弱的自己”。

孩子的丧、孩子的拖延、孩子的抑郁,恰好勾起了她内在那个从未被接住、从未被允许软弱的小女孩。

她以为自己在“教育”孩子,其实是在“控制”那个投射出来的自己。

而她那未被疗愈的童年伤痛,正在一代代传递下去。

在催眠中,我常带领父母回到自己童年的记忆。

她在催眠中看到,小小的她,期末考试没考好,妈妈冷着脸说:“你怎么回事?才考这点分数,你明明可以考得更好的!”

那一刻,她明白了:如果我不够好,就不会被爱。

于是她拼命成为那个“值得被爱的女儿”,也努力成为“正能量的妈妈”。

但她的孩子,却在用抑郁控诉:你不给我机会当一个“不够好”的人。

当父母只允许自己和孩子呈现阳光面时,孩子的阴影面就会被封锁,最终会以最剧烈的症状的方式爆发出来。

症状,就是那个被否定的“我”,终于冲破门缝,说:我在这里。

这种伤痛的代际传递,不是靠语言,而是靠“能量”。

我们压抑自己的情绪、隐藏自己的不安、假装坚强,这种“未被允许存在的自己”就会透过关系的能量场传递给孩子。

孩子感受到的不是你说了什么,而是你没有说的那一部分——你对自己的否定、你的恐惧、你的压抑。

孩子就是我们的一面镜子,我们身上未被疗愈的伤痛,在孩子身上的负向情绪和行为里边就会360度无死角的呈现出来。

正如我常说的:大自然是很有耐心的,你不愿意疗愈的伤痛,都会传给你的孩子。

如果你无法靠近自己的脆弱,就无法真正理解孩子的痛苦。

你和自己有多靠近,你就能和孩子多亲近。

这个妈妈不坏,她只是太努力了。

她用尽一切方式想要成为一个“完美的妈妈”,却忘了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一个真实的人类母亲。

02

允许脆弱,是妈妈给孩子最深的安全感

在我的工作中,见过太多孩子的问题,根源不是在“孩子身上”,而是在父母未被疗愈的伤痛上。

我们为什么不能在孩子面前展现自己的崩溃?为什么总觉得“我必须好好的,他才能好好的”?

因为我们小时候没人接住我们。

可是,现在我们有机会了,我们可以先接住自己。

你可以开始对自己说:

“我也会害怕,但我依然值得被爱。”

“我不是永远坚强的妈妈,我也是一个会累会哭的人。”

“今天我很难过,但我仍然爱你,也爱我自己。”

你知道吗?

当你在孩子面前真实地掉下第一滴眼泪,而不是愤怒、指责、控诉……你才真正和他连接上了。

真正的爱,从来不在于你有多“正向”,而在于你有多大的“容纳”。

容纳痛苦,容纳失败,容纳自己不完美的一切。

这就是养育的本质:

从爱自己开始,带着接纳和理解去连接孩子的情绪与需求,用完整的自己养出完整的孩子。

03

从“阳光妈妈”到“真实妈妈”

你可以这样做

如果你已经意识到自己也在这样的路上,不要自责。

你已经走在疗愈的第一步了。

以下几个建议,可以作为我们改变的起点:

停止过度讲道理:当孩子情绪低落时,不要立刻想“解决”,给孩子打开一个抱持的空间,允许负面情绪的存在。

和孩子谈谈“失败的自己”:告诉他你小时候也有考不好的时候,也有不想努力的时候。

允许自己有坏情绪:不用每次都在孩子面前坚强,允许自己哭,也允许自己丧,他会因为你的真实而安心。

定期自我觉察:问自己,“我今天在控制孩子,还是在连接他?”

练习正向催眠语言:如“所有情绪的到来都是有意义的”,“不管怎样,我都爱自己/我都爱你”。

结语

如果你也曾在深夜里悄悄哭泣,却在清晨强颜欢笑;

如果你也曾努力做一个“好妈妈”,却仍然不被孩子理解;

如果你也在困惑,为什么你已经这么正向、努力、温柔了,孩子却仍然封闭抗拒……

请你先停一停,看看你有没有忘了那个小小的自己。

她是不是也渴望过哭一场,喊一声“我撑不住了”,却一直没有被允许?

现在,你可以牵着她的手,一起走进阳光,也走进阴影。

你不需要完美,你只需要真实。

当你开始允许自己拥有阴影,你的孩子,也终于可以安心地做真实的自己。

我看见过很多孩子的痛,也看见了无数母亲眼中的迷茫和自责。

我始终相信,我们这一代人的觉醒和疗愈,就是对孩子最深的祝福。

如果你愿意,也邀请你把这篇文章分享给正在努力却感到无力的父母们。

你永远不是一个人,我们都在回家的路上。

赞(0) 点击下载资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妈妈越阳光,孩子越抑郁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