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在幼儿园门口,我听到一个小男孩骄傲地对同伴说:
“我爸爸每天都会问我问题,他说我回答得特别棒!”
我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那个男孩脸上满是自信,眼神明亮,笑容灿烂。
当他爸爸牵着他的手走远时,我突然意识到,这位父亲正在做一件了不起的事:
他在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孩子学会思考、表达和成长。
很多人以为“爸爸在育儿中作用不大”,但其实,一个会发问的爸爸,就是一个在用心陪伴孩子成长的爸爸。
正如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所说:
“儿童的发展不仅仅取决于他所学到的知识,更取决于他与重要他人之间的互动。”
以下这七个问题,是一位优秀的父亲坚持每天问孩子的内容,每一个都藏着育儿的智慧与远见。
01 今天你有没有做错一件事?你觉得应该怎么做会更好?
这个问题的重点,不在于“审判”,而在于“反思”。
很多家长习惯用“你又做错了什么!”来指责孩子,但聪明的爸爸,会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孩子自我觉察。
孩子一开始可能会说:“没有。”
但爸爸会耐心地继续:“那有没有一件事,你现在回想一下,觉得可能做得不太妥当?”
慢慢地,孩子会开始回顾自己的行为——
是不是和同学争抢玩具了?是不是上课打断了老师讲话?是不是没有完成自己的任务?
更重要的是,在爸爸的引导下,他开始思考:
“我可以怎么做得更好?”
这不仅是纠错,更是在培养一种责任感和成长型思维模式。
当孩子养成自省的习惯,将来即使没人监督,他也会自动调整自己。
02 今天有没有哪一刻,你觉得特别开心?
快乐不该只是结果,更应该是一种被看见的过程。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其实是在训练孩子表达情绪的能力。
孩子会慢慢学会说:
“我画画被老师表扬了。”“妈妈给我做了我最爱吃的饭。”“我和好朋友一起玩滑梯了。”
当孩子开始说出这些“小确幸”,他就学会了珍惜生活中的美好,也更容易建立起积极乐观的性格。
心理学研究表明:
一个善于记录快乐的孩子,抗挫能力也更强。
这个问题,也是爸爸送给孩子的一份情绪日记,日积月累,会形成一颗充满阳光的心。
03 今天有没有一件事让你觉得不舒服、不开心?你想怎么处理?
很多孩子有情绪却不会表达,有情绪却不被理解。
爸爸问这个问题,是在鼓励孩子正视自己的情绪,并学会管理和表达负面情绪。
一位8岁的男孩在回答时说:
“今天有同学说我矮,我心里不舒服,但我没有说出来。”
爸爸没有急着评判,而是说:“那你希望怎么做呢?你可以告诉他你不喜欢他那样说,也可以来告诉爸爸,咱们一起想办法。”
这就是共情的教育。
爸爸没有忽略孩子的情绪,而是告诉他:
你可以表达不舒服,爸爸是你永远的避风港。
比起“压抑情绪”,更重要的是“有安全出口”。
04 如果今天可以重新来过,有哪一件事你想重新做一次?为什么?
这是一个在“每日复盘”中加入“成长动机”的问题。
不是为了让孩子后悔,而是帮助他从中找到改进的空间。
比如孩子说:
“我今天画画没有认真涂颜色,画出来不好看。如果可以重新来,我想慢一点再画。”
这就是成长的开端。
爸爸接着说:“那明天我们一起练一练上色技巧?”
从小教会孩子**“复盘——改进——再尝试”**的思维,他将来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都会更有方向感和掌控力。
05 今天你有没有帮助别人?别人有没有帮助你?你有什么感觉?
这是在培养同理心和感恩心的关键一步。
孩子开始学会觉察:
“我帮小朋友捡起掉在地上的书,他说谢谢我,我心里觉得暖暖的。”
“老师帮我扣好了纽扣,我说谢谢老师。”
当孩子开始发现人与人之间的善意,他也会更愿意释放善意。
这个问题的长期效果,是帮助孩子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模式,也是在教他理解**“给予和被给予”**的双向意义。
父母最大的教养,不是教孩子怎么赢,而是教他怎么温柔地对待世界。
06 如果你努力了一个月,结果还是失败了,你会怎么想?
很多家长只关心结果,而聪明的爸爸,更关注孩子面对失败的态度。
心理学家卡萝尔·德韦克曾提出“成长型思维模式”:
“真正的成功,不是一次性的胜利,而是不断尝试的勇气。”
当孩子学会说:
“我会伤心,但我会再试试别的方法。”
“我会请老师或爸爸妈妈帮我一起看看。”
这就是抗挫能力的建立。
我们无法为孩子扫清人生的所有障碍,但我们可以教会他:失败不代表终点,而是下一个起点的提醒。
07 你觉得一个幸福的家庭是什么样的?爸爸妈妈应该做些什么?
这个问题,是情感教育的深水区。
孩子的幸福感,来自于对“家庭氛围”的感知。
曾有个男孩说:
“我觉得爸爸妈妈不吵架、会陪我玩,就是幸福。”
孩子的定义很简单,但足以说明:
他们其实在意的是父母之间的关系,是被在乎、被陪伴的感觉。
爸爸问这个问题,其实是在告诉孩子:
你的感受很重要,爸爸愿意为你而改变,也愿意和你一起建设一个更好的家。
当孩子从小知道自己有权利追求幸福,他的人生将不再是“接受安排”,而是“主动选择”。
写在最后
知乎上有一个高赞回答:
“孩子是命运送给父母的第二次成长机会。”
爸爸的提问,不是套路,而是一次次深度陪伴的体现。
这些问题,每天一个,就像播种一颗颗小种子:
有一天,会在孩子心里长成参天大树——
那是一棵有自省、有情感、有抗挫力、有幸福感的大树。
愿我们都能成为那个愿意蹲下来和孩子对话的爸爸,用提问的力量,守护孩子一生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