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一中分数线差了几十分!早知道应该让孩子走读了,都是我们把孩子耽误了!”
去年堂嫂的儿子中考与心仪的一中失之交臂,分数相差太多,我这个侄子从小学习就好,一直在班级前三、年级前十。
上初中时按片区划分,哥嫂能力有限,没有买上学区房,小侄子就被分到了家附近的普通中学,说实话,这个学校的校风真不咋样,男生喜欢拉帮结派,自认为自己是混社会的大哥大,不管男生还是女生,吸烟的孩子不说占一半,占少半总是有的。
女生们喜欢谈恋爱,十有八九都谈恋爱,也有的女生拉帮结派打架,或者找初一的学生要钱。
而且很多女生也喜欢混社会的大哥大,当然同性恋也有,楼道里两个女生抱在一起接吻的场景也很常见。
当时初一上了半年之后,班里好几个学习好的孩子都转走了,小侄子也想着让哥嫂把他转到县城好一点的学校,只要成绩好,好学校是愿意接受的。
可是哥嫂觉得麻烦,那个学校离得远,周末接孩子不方便,况且他们平时工作忙,都在外县打工,爷爷奶奶接送当然是离得近更方便了。
就这样一次转学机会没抓住,后期小侄子又提出走读,在学校晚上睡不好,有些调皮的男生晚上串宿舍,打牌,宿管老师检查完走了之后,他们还抽烟,实在影响睡眠。
可哥嫂子觉得小侄子这就是找理由,不想好好学习,责怪小侄子:你学习你自己的不就行了,管别人干什么?再说我们出去打工不是为了给你挣钱吗?
直到初三那年,小侄子的成绩下降了,哥嫂才开始着急,但也仅仅是把小侄子骂了一顿,训斥了一顿,其他毫无改变。
中考结束,成绩出来之后小侄子考得很一般,勉强上了县里一个高中,市里的一中没考上,连二中的分数线都差了几十分。
直到这个时候哥嫂才真正后悔:都是我们把孩子耽误了!
父母忙的时候,都觉得是为了给孩子挣钱,都是为了孩子,可是到最后发现,其实相比于钱,孩子更希望父母的陪伴和理解。
再说,我们普通人就算挣钱能挣多少?能赶上明星和富商吗?
在孩子学习的年纪,拼的就是父母的努力和认知。
我老家一个邻居,儿子去年考上了武汉大学,学校校长和主任开车来家里送奖励,校长跟孩子和孩子的父母一起合影,并且上了校报。
父母脸上多有光,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很多年轻人都出去务工了,这家邻居一直没有外出打工,在家种地。
丈夫在家附近的煤矿上班,挣得少点,最起码够吃够喝,一直没耽误对孩子的陪伴。
另外一个邻居家也是这种情况,这个邻居家的孩子跟我这个小侄子是同一届的,当时分到同一所学校,初一下半年转走的,他父母一直在身边陪伴。
晚上孩子去楼下辅导班上晚自习,夫妻俩则在门口出摊卖炒饭。去年中考孩子考上了市里的一中。
虽然陪伴孩子监督孩子的过程是很难,但结果是好的,作为父母就应该这样,孩子不会自己长大,父母总要陪伴孩子走下去。
很多家长都说,让孩子走读太麻烦了,一家人跟着忙活,回家还得看手机,还不如让孩子住宿。
让孩子住宿还是走读,关键看两点,一方面是学校管理制度,一方面是孩子个人素质。
如果孩子所在的学校校风好,老师管理严,让孩子住宿没问题,假如所在的学校校风一般,而自己孩子学习成绩还可以,各方面都比较自律,那让孩子走读对孩子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