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孩子的存在,有时候很像一面镜子。
你脾气差,他就更叛逆;
你焦虑,他也跟着烦躁;
你越是催,他越慢吞吞……
但你有没有想过,孩子并不是你的约束,而是来“渡”你成为更好的自己的。
01.
你以为你在教孩子,
其实是孩子在教你
曾经看到一个视频,一个妈妈因为孩子涂错颜色生气了。
孩子委屈巴巴地说:“妈妈,我只是觉得这样比较开心。”
那一刻,很多家长才会突然意识到:
我们是不是太急于“纠正”,
而忘了去理解他们?
孩子不是我们的“作品”,不是需要被“打磨”的瑕疵,
而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来教会我们如何去爱、如何耐心、如何放下控制欲。
孩子的慢,是在教我们放下焦虑;
孩子的顶嘴,是在提醒我们别太自我为中心;
孩子情绪崩溃,是在提示我们反省:你真的理解他了吗?
02.
孩子的态度,
是你内在状态的显化
为什么有些孩子特别敏感爱哭?
为什么有些孩子总是内向不自信?
有时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我们将自己潜意识里的情绪传递给了他们。
一个常年被父母忽视的孩子,内心极易匮乏、不安;
一个经常被贬低的孩子,很难建立起足够的自我价值。
你希望孩子阳光自信,那你就得先温柔而有力量;
你期待孩子有担当,那你就要学会承担家庭里责任。
孩子是你情绪的“接收器”,如果你小时候没有被好好爱过,
那你就可能会无意识地把那种错误的方式继续复制给孩子。
所以说,孩子的反抗,其实就是那个打断这条链子的人。
他在用“情绪爆炸”告诉你:你小时候的伤,也该治一治了。
03.
先治愈你自己,
才有能力去爱他
有句话说得好:
“你连怎么爱自己都不懂,
又怎能教会孩子如何被爱。”
很多父母,嘴上说爱孩子,但一到情绪上头,吼骂、冷战、PUA齐上阵。
但其实,真正的育儿,不是“训”孩子,而是“修”自己。
修自己的耐心,修自己的情绪,修自己的语言,
更重要的是,修补自己原生家庭留下的裂缝。
比如:
父母从不道歉,你也学不会遇事退一步;
父母不懂表达爱,你也会认为谈“爱”太矫情;
父母习惯压制你,你就会不自觉地向你的孩子施压。
所以说,只有你先觉醒,孩子才能自由。
04.
孩子不是你的“任务”,
而是你人生的“礼物”
很多父母,把育儿当成一场“任务”,
要考多少分,读哪所大学,谈个什么样的对象……
一点偏离,就焦虑、指责、失望,仿佛孩子的人生是你的游戏。
可你有没有想过——
孩子不是你人生的“投影”,
而是你人生的“导师”。
他教会你慢下来,
教会你用平等和耐心去沟通,
教会你在乱糟糟的生活里,还要有一点“爱和温柔”。
育儿这件事,孩子成长,父母也成长。
他是你的一面镜子,也是你的一次重生。
你陪着他长大,他也在陪你修炼。
寄语:
人生就像一场修行,
不是在某个寺庙,不是在某本书里,
而是在柴米油盐中,在与孩子的冲突和陪伴中,
找寻到自己的方向、找寻到独属于自己的人生意义……
当你下次再因为孩子哭闹、生气、顶嘴而抓狂时,不妨想一想——
他是不是在提醒你,你小时候,也有很多话没说出口,很多情绪没被理解?
而你现在,有机会陪着他,也陪着当年的自己,慢慢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