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孩子的自尊,是从相信‘我本来就很好’开始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你能送给孩子最珍贵的礼物,不是特长技能,也不是耀眼的分数,而是——健康的自尊感。

对于一个拥有自尊感的孩子来说,他知道:我不是靠表现赢得爱,而是因为我是我,就已经足够了。

这篇文章,是我在深入阅读丹麦家庭教育书籍的基础上,结合自己作为三孩妈妈在丹麦的真实育儿经历与观察,写给每一位正在陪伴孩子成长的你。愿我们一起思考:如何在日常的点滴中,怎样帮助孩子建立内在稳定的自尊感。

1. 让孩子自己来,是“你相信他”的具体表现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时刻?孩子还在慢慢穿衣服、系鞋带,你着急上班,忍不住上前帮他一把。

可事实上,越是我们代劳,孩子越容易觉得:“原来我做不好。”

让孩子自己完成一件事,比如自己穿袜子、倒水、整理玩具,即使慢一点,也是在用行动告诉他:

“我相信你可以。”

哪怕只是一次成功的扣扣子,对孩子而言,都是“我能行”的内在确认。

重点不在于结果完美,而在于过程中的“允许尝试”。

孩子最大的愿望,是“我可以像大人一样”,而我们能做的,是不要剥夺他体验这份成长的机会。

2. 没有人是完美的,从你自己开始示范

有时候,孩子会说:“我太笨了”“我做不到”。

你可能会感到心疼,也可能会马上回应:“你不笨啊!”

但更重要的,是反思:我们自己是否也常常这样批评自己?

如果你平时在孩子面前说:“我真傻”“我怎么又忘了”,孩子就会学着用同样的方式对待自己。

建立孩子的自尊,第一步是:大人学会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当孩子说“我好笨”,你可以温柔地回应:

“你现在是不是觉得自己很笨?那一定很难受。你愿意说说发生了什么吗?”

承认孩子的感受,而不是急于纠正,是对他最深的接纳。

3. 认真对待孩子的每一个请求

有时候,孩子只是想多吃一根冰淇淋。但我们的回应往往是:“不行,别闹了”“你已经吃过了!”

其实,孩子不是非要吃冰淇淋,他想要的是“你听我说话”——他渴望被重视。

即使我们不能答应,也可以认真回应:

“我知道你很想吃冰淇淋哦,但今天已经吃过一次了,我们明天再看情况,好吗?”

这样的对话让孩子明白:我的感受是被看见的,我的表达是被允许的。

久而久之,孩子会有一种深层的安全感——我说的话是重要的,我是值得被认真对待的。

4. 停止羞辱和责骂

责骂,是很多父母的“自动反应”。比如说:

“我跟你说多少次了!别再踢你弟弟!”

这句话背后的潜台词,其实是:你怎么老是做不好?

听多了,孩子会逐渐觉得:“我就是不好。”

试着换一种表达方式:

“我不希望你踢弟弟,因为弟弟会受伤。”

这是在表达你的边界,而不是在否定孩子。

类似地,不要说:“你害我上班迟到了!”

而是说:“我不想迟到,我需要你快一点儿准备好。”

语言背后传递的不是情绪控制,而是界限与尊重。

5. 陪伴不一定要安排很多活动,“在一起”就已经足够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只有带孩子出去玩、安排丰富多彩的活动,才叫“陪伴”。

但研究表明,真正能增强亲子连接的,是那种“无目的”的相处。

比如,一起安静地画画、去公园里散步、一起叠衣服或一起做个蛋糕。

当你不急着“做什么”,而是单纯地“和孩子在一起”,你们之间的节奏会慢慢同步,孩子也更容易感受到:

“我被看见,我是被接纳的。”

6. 教养的责任在父母,不在孩子

我们常常说:“我每天都要说好几遍你才听!”

但真正需要改变的,也许是我们传达信息的方式。

就像一个企业,如果员工始终没法做好事情,好的管理者会想:我哪里沟通不到位?

孩子不是问题制造者,而是我们关系模式的“回声”。

把焦点从“孩子怎么这么难管”,转向“我能不能换种方式说”,你会发现自己更有力量了。

7. 不要用表扬替代认同,“你就是你”最有力量

“你真棒!”“你好厉害!”——这样的表扬当然会让孩子开心,但更多时候,它在强调“你表现得好,所以你值得被喜欢”。

如果某天孩子做不好了呢?他会不会开始怀疑自己是否不值得被爱?

所以,更重要的是表达“我爱你是因为你是你,不是你做得多好”。

你可以换一种方式说:

“我看到你建乐高很专注呢。”

“你自己把作业全部完成了,好努力。”

这是一种“描述性认可”,比“评价性赞美”更稳定地建立自尊。

8.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你想让孩子诚实、温柔、有韧性,那么你自己就是孩子观察的第一对象。

家庭治疗师 Fie Hørby 提醒我们:孩子学的不是我们说了什么,而是我们做了什么。

如果你希望孩子不发脾气,你是否愿意先练习情绪稳定?

如果你希望孩子自信面对失败,你是否能在犯错后温柔地接纳自己?

我们对自己越温和,孩子就越容易拥有健康的内在语言。

9. 爱要说出口,也要传递在日常里

一个吻、一个拥抱、一句“我爱你”

这些看似简单的动作和话语,才是孩子构建内在价值感的基石。

孩子会因为你在门口认真地说“再见”,而感到自己是重要的;

孩子也会因为你晚上轻轻盖好被子,而知道自己是被爱着的。

爱不只是付出,爱是被感知。

10. 好朋友是孩子自尊的重要“他人镜子”

当孩子拥有朋友时,他能在他人的回应中,照见自己的独特与价值。所以,别低估孩子与朋友之间的那些“小连接”。

你可以陪孩子聊聊他的小伙伴,制造他们相处的机会,也可以教他如何表达善意与拒绝,建立更健康的互动。

拥有真实连接,是孩子构建“我被喜欢”“我有价值”的外在辅助力。

赞(0) 点击下载资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孩子的自尊,是从相信‘我本来就很好’开始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