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孩子2岁以后千万别和他较劲!学会5句话轻松应对执拗,比打骂、妥协管用10倍!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我想看看有多少妈妈对下面这个问题有同感:

娃过了两岁,变得连亲妈都不认识了!

“特别任性,你说什么他都说‘不’!

‘睡觉吧’,‘不!’;‘洗澡吧’,‘不!’”;

“什么都是‘我的!’做什么事都要‘我自己’”;

“脾气特大,一言不合就大哭”……

你是不是经常忍不住感叹:好怀念以前那个软糯糯、乖乖贴贴的小宝宝呀!

其实,孩子有这些表现,是进入了第一叛逆期,也被称为执拗期,在英文里甚至有个专门的词——Terrible Two,也就是让很多家长头疼的“可怕的两岁”。

执拗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特定阶段,一般从1岁半-2岁之间开始,持续到4岁左右结束。

01

孩子执拗的原因和表现

01

“不要”就是口头禅——自我意识萌发

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孩子刚出生的时候,没有自我的概念,他和世界是浑然一体的。

可1到2岁左右,他们自我意识萌发,开始分得清“你的”和“我的”,这时“不要”“不行”这些拒绝行为就是他的独立宣言。

把“不要不要不要”唱成rap,把拒绝写在脸上。他对家长这个权威的反抗,让他感觉自己有力量,觉得自己是个有能力的独立个体。而且,他也在试探父母的界限。

02

同时期孩子“霸道”

还有哪些原因和表现

01

突然自私——物权敏感期

2岁孩子的世界里,会把自己喜欢的东西都当成是“我的”。他们不同意分享,表现得很“自私”“霸道”。

这是孩子刚开始建立“物品所属”的概念,但还不能分得很清楚,严格奉行:“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

如果在这个时期强迫孩子分享,会破坏他们正在建立的安全感和物权观念,反而可能引发更强的占有欲或导致物权意识混乱。

更有效的做法是尊重孩子的所有权,同时进行正面引导(如:“这个玩具是你的,你可以决定要不要给小妹妹玩一下。或者我们先玩另一个好吗?”)。等到孩子度过了这个敏感期,内心拥有了足够的安全感,再鼓励分享,他们会更容易接受,效果也更好。

02

突然强迫症——秩序敏感期

爸爸吃饭坐的椅子别人不能坐,妈妈的拖鞋客人不能穿,饼干必须要完整的,穿衣服必须先穿裤子再穿上衣,顺序不对,重来一遍……

这些近乎强迫症的行为还有一个词,秩序感,这个时期秩序感对孩子内心世界稳定有着很关键的作用,孩子所认为的固有秩序如果被打破,就会很生气。

这个时期的宝宝宛如一位偏执+重度强迫症患者,种种细枝末节的小事都能迅速引爆他的情绪小火山。

03

家长常见误区:

为什么你越管越乱?

很多家长不理解孩子为什么会突然这么“不听话”,会用“成人逻辑”去应对孩子:

说教:“你这样不对,要懂事!”——可孩子的大脑还听不懂大道理。

打骂:“不听话就揍一顿!”——结果孩子学会的不是规则,而是恐惧。

妥协:“别哭了,你想要啥都给你。”——这反而让孩子用哭闹来测试你的底线。

其实,孩子的“叛逆”行为,不是要挑战你,而是想确认:“在这个世界上,我能做主的范围有多大?哪些事是我的权力?哪些事不能做?”

如果家长能尊重孩子执拗期的行为,那孩子会成为一个内心笃定的人,但是如果家长非要拧着孩子,担心总是顺着孩子会惯坏,那孩子可能会表现得更加执拗,到青春期时叛逆还可能会变得更加汹涌。

04

学会这5句话,

轻松应对宝宝执拗期

01

“这个任务交给你了”

让孩子拥有掌控感

这个阶段的孩子总是停不下来,喜欢自己来,不要大人帮忙。他通过做事感受到了自己的存在和力量,他想要表明自我,他希望可以掌控自己的生活。

所以,我们要给孩子自己做事的机会,比如让他自己吃饭,自己穿鞋子,自己上楼梯,只要不涉及到安全的问题,都可以给他尝试的机会,既锻炼他的能力,又可以让他知道自己能做什么。

其次,还可以让孩子帮忙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比如“帮妈妈倒水的任务就交给你了”,“今天吃饭摆碗筷的任务就交给你了““今天收玩具的任务就是你的了”。

帮妈妈做事的过程让孩子获得掌控感和成就感,心理上更自信、更独立,还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可以影响世界,从而减少无理的叛逆和依赖。

02

“妈妈知道”——让孩子知道你懂他

你若是跟执拗期的孩子较劲,你就输定了。

面对执拗、发脾气的孩子,家长首先要做的是耐心理解。孩子之所以哭闹、拒绝或“非要自己来”,其实是在向我们发出求救信号:“我很难过,请帮助我。” 他们还没有能力用语言表达复杂的情绪,所以只能通过哭闹、拒绝、发脾气来告诉我们内心的不舒服。

正面管教创始人简·尼尔森建议,面对这种情况,家长可以先向孩子请求一个拥抱。这个动作不是简单的安慰,而是建立联系、传递安全感的一种方式。

我们还可以再加温柔的语言: “哦,妈妈知道,宝贝好生气(说出情绪),是因为妈妈开的门吗(猜测原因)?”

这是帮助孩子识别情绪,让孩子感觉被理解。如果是可以重来的事情,不妨满足孩子。如果无法满足,那就心里默念“亲生的”,耐心陪伴,待情绪过后,再复盘告诉下次可以怎么做。

03

把”不行,不可以”换成”你要”

给孩子建立规则

如果总是对孩子说“不”,会阻止孩子的探索活动,孩子的自主意识就被抑制,他就会变得消极被动,缺少活力。

而且,请你想一想,如果有人跟你说:不要坐下,不要站着,不要看手机。你是不是有点手足无措,不知道该干什么?但是,如果是告诉你,“现在要站起来”,“要坐下”,“要开始看书了”,是不是听完就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孩子也一样,所以要给孩子正面的指令, 坚定+简短+清晰+具体!比如: “吃饭要坐在椅子上”,“玩具要放回玩具架上”。

开始,孩子可能会故意跟你对着干,他是在进行“试验”,看你的反应;如果你笑着对他说,他可能将你的反应当作和他玩游戏;如果他一哭你就“投降”,下一次他会用更可怕的哭声来迫使你“投降”。

所以要温和而坚定地坚持,不因哭闹而妥协。如果确实是不允许做的事,比如你们有规则是吃饭前不能吃饼干,如果孩子还非要吃,就要平静地坚持:“我知道你现在很想吃饼干,但是我们有约定,等吃完饭你可以吃。”即使孩子哭闹也不能妥协。

04

“你是要A还是要B?”——给孩子选择权

2岁的孩子说“不”并不是表示拒绝,也没有对错之分。他说“不”一方面是在体验语言带来的威力,另一方面是通过这种表达来建立“我”的概念。

我们可以巧妙运用“选择魔法”,把日常的小事情变成可控的选择,不给他说“不”的机会。比如“今天要穿红色小象衣服,还是蓝色恐龙衣服呢?”“一会洗澡,你是要和黄色的小鸭子一起,还是想让蓝色的小象陪你?”

通过给他2-3个你都能接受的选项,既满足了孩子“自己作主”的愿望,又能在合理范围内做决定。

05

“让我们来比一比”—让孩子更有力量

有时候,孩子情绪像台风一样突然来袭,哭喊“不要!我要!”进入小小风暴眼。这时候硬碰硬,往往只会把火烧得更旺。聪明的父母,会用“游戏力”巧妙转移。

比如:孩子不肯刷牙,“我知道你的小手特别有劲,几下可以就把牙齿上的小坏蛋刷下来了,我们一起来消灭哈克和迪克吧!(《牙齿大街的新鲜事》中的角色,可结合这类绘本)”!

孩子不肯吃饭,你可以拿起勺子说:“我们来比一比,看谁的火车跑得快!爸爸的火车‘呜呜呜’开进嘴巴站啦,你的火车能不能追上?”孩子会忍不住张开嘴,跟着一起玩“火车赛”,饭也就一口口吃下去了。

再比如,孩子不想穿衣服时,可以说:“我们比一比,看谁能先穿好衣服变成‘超人’!数三个数,开始!”孩子一听是“变身游戏”,立刻进入角色,动作快得像小闪电。

在这些轻松的游戏里,孩子不再觉得自己被命令,而是感觉自己有力量、能掌控局面。赢了小比赛,他们就愿意配合日常生活中的“难题”了。

2岁叛逆期,不只是“调皮”,而是孩子迈向独立人格的关键阶段,也是建立规则感和安全感的黄金窗口期。在这个阶段,你的理解、耐心与智慧,就是孩子心理成长的基石。用温暖、坚定和尊重去引导,孩子不仅学会管理情绪、理解规则,也在逐步成为一个自信、有掌控力的小小个体。

赞(0) 点击下载资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孩子2岁以后千万别和他较劲!学会5句话轻松应对执拗,比打骂、妥协管用10倍!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