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冯唐曾说过:“所谓父母子女一场,不过是相互滋养”
是呀,曾经一直以为养孩子就是为孩子付出了一切,等到后知后觉才发现,成全的、治愈的,原来一直是我们自己
有一个生了四胎的妈妈,前两个是女儿,老三、和老四都是儿子
然而,在四个孩子的养育过程中,妈妈认为:
养闺女的时候觉得还挺得心应手的,大女儿性格开朗有主见,小女儿懂事乖巧又肯吃苦,在直观上就给人一种教育还挺有一手的轻松和自豪感
可直到老三出生后才明白,前面两个女儿只是老天安排的准备功课,正如之前的养娃有多轻松,后面的剧情就有多不受控制
男孩天生好动,每天从睁开眼到晚上睡觉前就跟上满了弦一样,一整天都是精力旺盛地活动量丰富
你想让他安静一些、乖巧听话一会儿,那几乎就是不可能的,取而代之的则是情绪激烈、不听话、喜欢辩论
特别是小儿子出生后,两个儿子的口头禅都统一成了“不要”、“不行”
当然了,虽然对于儿子的教育真的是需要有勇有谋,也需要大人付出更多的精力和耐心,可随着温柔而坚定的内核随着孩子成长而不断升级时,我慢慢发现了一个真相:孩子的到来,就是来“渡”我们父母的
举个例子
没有儿子之前,和女儿出门逛街怕黑怕走夜路、吵架吵着吵着也崩溃大哭起来
可自从有了儿子之后,发现自己变得越来越强大,出门逛街时儿子就像个勇士一样走在前面,什么怕黑的内心恐惧根本就消失不见了
至于亲子间发生的矛盾,知道儿子是吃软不吃硬的德性,自然也懂得了“养男娃,和养女娃大不同”的策略转换
…
是呀,孩子的到来本身就是来“渡”我们当父母的
就像很多人都说“父母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不需要培训就直接上岗的角色”,可未曾学习过的东西,怎么可能会无师自通呢
那个正在我们怀里一点点长大的小家伙,恰恰就是我们当家长的“天然老师”,养育过程中辅导作业的鸡飞狗跳、青春期的叛逆无奈、还有参杂着泪水和疲惫的精力透支…
事实上,每一次经历和感受都是父母和孩子相辅相成的成长过程,孩子得到了父母的庇护,而父母也得到了孩子不断搓磨的能力突破
想想以前的我们,是不是普通得连买个菜都要掏出手机计算怕出错,而经过日积月累的作业辅导后对数学计算也能做到脱口而出呢
所以,孩子成长,也相当于在“渡”父母成长
而父母的一生,实际上是要与孩子共同经历三次渡口的,这三次成长还犹如三座桥梁,将彼此之间紧密相连、赋予更多的成就与力量:
01
第一次渡口
孩子的出生,赋予了为母则刚的力量
摩西奶奶曾说过:“孕育小生命是一件特别神奇的事情,整个孕育过程都会感觉到生命的奇迹,也会获得前所未有的巨大力量”
是呀,小生命刚刚出生的时候,摸着一双稚嫩的小手再紧紧握着你的时候,那种被完全信任和依赖的感觉,是不是就此彻底被俘获了你的心呢
一瞬间,生命价值也似乎就剩下了怀里的小小人儿
记得兰妈女儿刚出生的时候,当时钻心剧烈的疼痛把我折磨得汗流浃背,躺在床上只要稍微动弹一下,撕裂般的疼痛与痛苦就会再次袭来
再听着女儿在一旁婴儿床传来的不断啼哭声,我的内心是格外地恐慌和无助
有那么一瞬间还萌生了一丝仇视感,讨厌那个小家伙让我遭了那么大的罪、也害怕她的哭声会让病房其他人向我投来烦躁的目光
可当孩子爸爸怎么哄也哄不好,把女儿抱到我身旁轻轻放下,女儿竟然奇迹般地安静不哭了,整个人看起来也睡得格外踏实入眠
那一刻,我的内心瞬间被那种依赖感填满了
自此,女儿就成了我生命里的唯一,每一天起床后的牛马生活也都是围绕着女儿打转,似乎有她在的地方我就能安心,听到她不断传来的“妈妈,妈妈”声音,我也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感
再后来,有了女儿的牵绊,为了女儿的成长,兰妈也感受到自己正在一点点变强大,有了更多的勇气去实现自我蜕变式的成长:
•比如,第一次做饭遇到需要换煤气罐时我害怕地不敢靠近,生怕一个不小心就会发生泄漏或爆炸的情况,可看到女儿饿得直叫唤,还是忍着恐惧硬着头皮去不断尝试,直到像个修理工一样让煤气灶重新开始了工作
•又或者,考完驾照后第一次摸车紧张得直哆嗦,对驾驶的恐惧感也导致我对“开车”这件事有着极高的恐惧,可最终还是招架不住女儿对我的央求声,在怀着美好期待的欢声笑语中,我又一次克服恐惧,开着车载着女儿安全抵达心心念念想要参观的地方
…
仔细回想过去的每一个阶段,似乎女儿真的就是来渡我的
就像从以前什么都不会的弱女子,到如今做什么都会、学什么也快的超能女强人,是什么让我变得如此强大呢?是自己生的孩子
从第一次露出天真无邪的笑容,从第一次紧握着我们的双手,从第一次亲亲额头,忍不住贴贴、抱抱的时候,孩子就注定成了我们无法割舍的牵绊,也成为了不断努力、克服困境、还有带来希望的使命
所以,哪有什么“突然勇敢,变厉害了”,只不过是我们有了自己要守护的宝贝,也懂得了如何去承担起该有的责任和使命
而为母则刚,是孩子来渡父母的第一个渡口,恰恰也是带给父母成就感、和幸福感的能力蜕变
02
第二次渡口
孩子的问题,让家长看到了自身问题
养育孩子,本身就是一个漫长、又状况百出的过程
你希望孩子养成良好的成长习惯,可他们偏偏回家后玩具乱扔、果皮零食袋乱飞
你希望孩子早睡早起身体棒,可他们偏偏半夜精神抖擞不睡觉,第二天睡到日上三竿不起床
你希望孩子胆大开朗,可他们偏偏只躲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不敢出门,一出门也是躲在爸爸妈妈的怀里不敢探出脑袋
你希望孩子成绩优异、为将来的人生做好知识储备,可孩子偏偏干啥都会、唯有对学习一窍不通,再说些什么,直接就给你来句:我走,行了吧
…
不久前,还刷到一个视频:
讲的是一位爸爸每天在高温作业下,还不忘在工地和学校之间来回往返,就为了能够接送女儿去补课补习
夫妻两个人,更是十几年没有买过一套像样的新衣服,每个月省下来的钱基本上都用在昂贵补习班上
可孩子呢,面对父母的付出视为理所当然不说,和爹妈碰了面,连一句称呼也都没有
说到最后,妈妈还不忘补充一番:“最后一批孝顺的人,到了最后居然培养出最不懂得感恩的孩子,一个爹妈都不喊,话也不说一句,回到家看到我们和没看到一样,开着空调、吃着零食、玩着手机,房间被造的一塌糊涂,家务更是一点也不想干,这种根本不懂得感恩和尊重人的孩子,就算你给再多的仪式感,买再多的东西,也改变不了、更感动不了孩子,再加上十年如一日,怎么能不心寒呢”
女儿呢,面对这样的声音却显得格外暴躁,面对父母的指控声音也充满不服
嘴里更是说着:
“你们总是说为我付出了多少、花了多少钱、投资了多少,可这些真的是我想要的吗?并不是,我每天被你们有多累、有多苦、为我付出多少的话,简直是逼得快要崩溃了,仿佛只要我稍微松懈一些、想要休息一下,就是有多么地对不起你们了”
“可是,我也有很努力,很认真去学习呀,但在你们眼里始终是看不到的,总觉得我就是贪玩、就是没有好好努力,才会一直那么普通平凡,爸爸妈妈,我是个人呀,我需要休息,我需要鼓励,我也更需要你们的支持和认可呀”
“如果一直这么没有信心、被打压着成长,那我继续学习还有什么意义呢?反正不管怎么做,你们都是瞧不上我的”
…
事实上,父母严厉、对孩子更多的是抱怨和指责,并不是对孩子有多么的不满意,也不是不爱自己的孩子,他们只不过是被自己的固有思维困住了还不自知
例子中的父母就是如此,听了孩子的一番心声吐露后才算真正成长,自此学会了接受孩子的想法、支持孩子的建议、也重新梳理了自己的观念
而自从有了全新视角去看待孩子的学习与成长之后,亲子关系才算是得到了真正的改善
这就是参考孩子节奏找回自己初心,然后重新把自己养育一遍的救赎过程
所以,教育的本质是让父母发现真实的自己,孩子是世上与我们最亲近的人,更是一面镜子,时刻折射着我们的言行举止
倘若孩子身上真的有很多让人头疼问题,那根源也是出在我们家长的身上,而更多时候,也是孩子在做父母的摆渡人,帮助父母清晰自己、完善自己,最后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家长
学会接受、学会放下、再学习让自己跟随孩子的脚步不断成长,在这个不断有想法和追求的过程中,父母一次次改变自身问题的同时,恰恰就成了被孩子救赎、成为更好自己的胜利曙光
03
第三次渡口
孩子的长大,让家长又重新梳理自己
《父母觉醒》这本书中有一句话:“世上没有绝对理想的父母,也没有绝对理想的儿女‘
是呀,父母也好,儿女也罢,大家都只不过是正在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苦行僧
如果我们无法认识自己、也无法察觉自己身上的不足,总是以“为你好”的观念去把意愿和决定都强加在孩子的身上,那孩子能感受到的就是“我爸妈太烦人、太讨厌了,什么都是他说得对,我做得不对”
久而久之,孩子只会对我们更加疏远冷漠,直到和我们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
认识一个母亲,就是典型的女强人性格,在家里习惯了说一不二,对待家人的态度、还有说话方式,也总是喜欢以命令的姿态去发号施令
还是母亲和妻子角色的时候,儿子和丈夫基本上都让着她,也懒得和她去辩论
可自从儿子结婚有了儿媳妇之后,儿媳妇又是一个女强人性格,不喜欢被束缚自由,更不喜欢自己的人生被他人所左右
特别是教育孩子方面,儿媳妇一心想要把孩子培养成拥有好习惯的自觉孩子,在家庭和事业之间也果断地选择了前者
可婆婆却不干了,经常把老一套的思想观念挂在嘴边嘲讽说:
“儿孙自有儿孙福,你见哪个出人头地的儿女,都是爸爸妈妈在身边看着长大的,很多有出息的还都是爷爷奶奶带大的”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钱,就会被人瞧不起,你要是待在家里带孩子,光靠孩子爸爸一个人挣钱,还不把人饿死了”
事实上,儿媳妇所谓的放弃事业全职照顾孩子,并不是完全在家里坐吃山空,她凭借自己的实力还成为了一名人气颇高的网络博主,每个月的收入也完全不亚于丈夫在外面的东奔西跑
然而,婆婆对这一切全然不知,只要一看儿媳妇手上拿着手机,就判定人家懒惰爱玩儿
直到后来,婆媳关系到了水火不容,儿媳妇一句“妈”不愿意喊,电话不想接、就连在一起吃饭都是奢望的时候,婆婆才彻底明白了封建固执思想观念的祸害
是呀,不论是子女和父母也好、公婆和儿媳妇也罢,隔代有隔代的思想和观念,大家最需要修炼的就是自己与时共进的时代精神
如果您不能完全理解一个人,那就多微笑、少说话,至少在精神上提供价值
如果您能站在时代领域去看清局面,那就多一些鼓励和支持,至少在精神层面让人感受到有家支持的底气和安全感
…
所以说,养育孩子其实就是为人父母者的一场修行,父母是影响孩子最大的命运,孩子又是父母生命中的渡口
而这场看似无声无息的修行,却一直是力量磅礴的,它让无数的父母学会了无私付出,懂得了包容和接纳,更体会到了生命传承的奇妙和伟大
特别是在过去无数陪伴的日子里,或是岁月静好,又或是鸡飞狗跳,但那些日子恰恰是最温馨美好的记忆,孩子治愈了我们,我们也陪伴了孩子长大,如此相互汲养的心灵涅槃,自然就成了疲惫生活里的救赎与解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