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惊人的“麦穗理论”:孩子找对象这事,一辈子就两次好机会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咱们当爹当妈的,操心完孩子的工作,最惦记的,就是他们的终身大事了。

眼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老大不小了,这心里头啊,真是又急又没办法。

咱能帮着张罗,能给意见,可最后下决心牵手过一辈子的,还得是孩子自己。

有时候看他们,要么就是太挑剔,觉得下一个更好;

要么就是太草率,见一个就以为是真爱。

咱们在旁边看着,真是捏一把汗。

到底怎么才能帮孩子找到那个最合适的另一半呢?

其实啊,苏格拉底早就把这个道理讲透了。

有个特别有名的“麦穗理论”,今天我用大白话跟大家聊聊。

你听明白了,就知道孩子找对象这辈子,真正的好机会,其实就两次。

搞懂了,咱心里就有底了,也不那么焦虑了。

第1次机会:帮孩子看懂“挑”的智慧

先讲个故事。

古时候有个大哲学家叫苏格拉底,他的学生也为找对象这事儿犯愁。

他没多说,直接把学生们领到一片麦子地里。

他说:“你们进去,每个人给我摘一根最大最饱满的麦穗回来。规矩是,不许走回头路,而且只能摘一根。”

这不就跟孩子找对象一模一样吗?

人生路,没法回头,最后也只能选一个人过日子。

第1个学生,是个“急性子”。

刚走没几步,看见一根不错的,怕后面没了,赶紧摘了。

结果越往里走,发现大的多的是,他那个悔啊,一路走到头都闷闷不乐。

第2个学生,是个“完美主义”。

他吸取了教训,总觉得最好的肯定还在后头呢。

一路挑啊、看啊、比啊,结果挑花了眼,等走出麦田了,手里还是空空的。

第3个学生,是个“聪明孩子”。

他把这片麦田分成了3段。

头一段路,他光看不摘。

用心记下麦穗大概都长啥样,大的是多大,中的是多大,心里有了个谱。

中间这段路,他继续看,验证自己心里的谱准不准。

等到了最后一段路,他一看到比他心里那个“大麦穗”标准还要好的,立马就出手了。

摘下来以后,看都不看别的,高高兴兴地走到了终点。

你看,这第3个孩子的方法,其实就是个特别科学的“37%法则”。

啥意思呢?

就是说,如果孩子从18岁开始考虑找对象,到35岁算是一个大周期。

那前面差不多三分之一的时间,大概到26岁左右,就是他的“观察期”。

在这个阶段,咱们做父母的,最该做的不是催,而是鼓励他——多看看,多了解,多接触不同的人。

这不叫瞎玩,这叫“建立标准”。

就像那个聪明的学生,他得先知道什么样的麦穗算大的,心里得有把尺子。

孩子也一样,他得知道什么样的人能让他开心,什么样的性格他受不了,他的底线在哪。

等过了这个“观察期”,他心里那把尺子就准了。

这时候,一旦遇到一个各方面都超过他心里标准的人,咱们就得鼓励他:“孩子,感觉对了就抓住,别犹豫!”

这就是第1次机会,是科学教给咱们的“选择的智慧”。

它能帮孩子避免“下手太早的遗憾”和“过度挑剔的错过”。

第2次机会:比“挑对人”更重要的事

话又说回来,日子不是算术题,哪能都按公式来呢?

咱们心里肯定有嘀咕:

“我家孩子都快30岁了,是不是错过了最好的时候了?”

“她现在谈的这个,条件一般,没达到我们期望,可孩子自己喜欢,这算选错了吗?”

“以前那个条件好的没抓住,现在这个高不成低不就的,怎么办?”

如果说第1次机会是教孩子“怎么挑”,那这第2次机会,就是教我们和孩子,在挑完了之后“怎么过”。

这第2次机会,比第1次更重要,而且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

我给你打个比方。

找对象啊,一半像“选种子”,一半像“种地”。

第1次机会,是教你怎么选一粒好种子。

可种子再好,要是地不好,不好好浇水施肥,它也长不成参天大树。

两个人过日子,就是“种地”的过程。

当孩子选定了身边那个人,哪怕我们觉得那粒“种子”不是最饱满的,但只要孩子愿意,两个人同心协力,就能把日子这块地,经营得肥肥沃沃。

所以,第2次机会的核心就两点:

1. 咱做父母的,心态要变。

别总拿“别人家的孩子”或者“你以前那个对象”来比较了。

孩子选了谁,那个人就是咱们要接纳的家人。

咱们要做的,不是挑刺,而是帮着“改良土壤”。

咱们的态度、咱们的支持,就是最好的肥料。

2. 告诉孩子,幸福是经营出来的。

麦穗拿到手里,它有多大就已经是定局了。

可人是活的,是会成长的。

提醒孩子,别老想着外面是不是有更好的,要把心思放在怎么让身边这个人变得更好,也让自己变得更好。

两个人一起学习,一起进步,互相扶持,那这个家就能兴旺起来。

到那个时候,你会发现,当初那个看起来普普通通的麦穗,在你们共同的呵护下,已经长成了最独一无二、最闪闪发光的那一个。

写在最后

再给你讲个故事的结尾。

后来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问他:“那到底什么是幸福呢?”

苏格拉底让他去花园里摘一朵最漂亮的花,规矩和之前一样。

柏拉图带回来一朵很美的花。

苏格拉底问他,这是不是最漂亮的?

柏拉图说:“我路过时看到了比它更娇艳的,但我没动摇。因为我就认定,我手里这朵,在我心里就是最美的。所以我一点也不后悔。”

苏格拉底笑着说:“不后悔,心里踏实,这就是幸福。”

所以啊,咱们做父母的,真的可以放宽心。

帮孩子用“麦穗理论”看懂选择,是我们的智慧。

但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并且我们自己也相信——好的婚姻,不是靠运气“找到”的,而是靠用心“建成”的。

只要孩子和他选的人,愿意一起好好过日子,那他们的选择,就是最好的选择。

你说,是这个理儿不?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惊人的“麦穗理论”:孩子找对象这事,一辈子就两次好机会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