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行小园丁”这个小小的世界里,我们聊过RAZ的纸质书,探讨过APP的选择,也分析过如何横向拓展。
我尽我所能,将每一个问题拆解成具体的、可执行的步骤,希望能为大家拨开育儿路上的迷雾。
但今天,我想聊一个比所有“术”都更重要的话题。
它是我所有文章的出发点,是我回复每一条留言时的底层逻辑,也是我希望传递给所有妈妈的最核心的价值观。
它就是我常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话——想清楚,再行动。
听起来,这似乎是一句再普通不过的“大道理”。
但在这信息爆炸、焦虑横流的时代,这句最朴素的话,几乎是我们为人父母者,能为自己和孩子抓住的,最坚固的“救生筏”。
02
你是否也处于“行动大于思考”的育儿模式?
请允许我先描绘一个你我或许都无比熟悉的场景:
夜深人静,孩子早已熟睡。你划开手机,本想放松一下,却鬼使神差地点进了某个育儿社群。瞬间,信息和焦虑扑面而来。
A妈妈晒出了孩子流利跟读RAZ的视频;B妈妈分享了新入手的全套点读版书籍,堆成了一面小墙;C妈妈的帖子在讨论,孩子已经开始挑战章节书,该如何引导写作……
你的心脏开始不自觉地收紧。
再看看自家那个还在为26个字母挣扎的娃,一种强烈的恐慌感攥住了你。
你开始疯狂地搜索、下单、囤课……仿佛只有通过这些“行动”,才能暂时缓解那份被落下的焦虑。
我们买回了无数“可能有用”的书,下载了十几个“口碑爆棚”的APP,收藏了上百篇“深度干货”的文章。
我们的书架是满的,硬盘是满的,收藏夹是满的,但我们的内心,却是空的,是慌的。
这种“行动大于思考”的模式,我称之为“跟风式育儿”或“焦虑驱动式育儿”。
它的代价是什么?
是金钱的浪费:多少斥巨资买回的书和课,最后成了“最贵的积灰器”?
是时间的损耗:我们耗费大量时间在“选择”和“切换”上,却鲜有精力真正“深入”和“坚持”。
最致命的,是“情绪内耗”:因为是盲目跟风的行动,所以一旦效果不彰,我们不会去反思决策的起点,而是会陷入更深的自我怀疑和对孩子的失望中,最终,这份压力会原封不动地传递到亲子关系里,让“学习”成为家庭“战争”的导火索。
而“想清楚,再行动”,正是对抗这种模式的唯一解药。
03
“想清楚”,到底要想清楚什么?
“想清楚”,不是让你成为教育专家,去研究多么高深的理论。
它只是邀请你,在每一次重大的育儿决策前,按下暂停键,像一个冷静的公司CEO一样,问自己三个最基本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关于“目标”——我做这件事,最终极的目标是什么?
以买RAZ纸质书为例,你的目标是:
A. 为了保护视力,隔离电子产品干扰?
B. 为了营造亲子共读的仪式感,增进情感链接?
C. 为了打造一面“成就墙”,激励孩子的内在驱动力?
D. 因为“别人家都有”,我怕落下?
看,同样是“买书”这一个动作,背后的目标千差万别。
只有清晰地定义了你的核心目标,你后续的行动才不会跑偏。
如果你是为了A,那么“分批买入,睡前共读”就是好策略;如果你只是为了D,那么这笔投资,从一开始就注定是失败的。
第二个问题:关于“主体”——这个决策,是为了满足孩子的真实需求,还是我的焦虑?
这是一个需要我们对自己极度诚实的问题。
孩子真的因为用APP跟读而感到枯燥和抗拒了吗?还是我看到别人家的“亲子共读”温馨场面,而心生羡慕?
孩子真的因为没有实体书的“成就感”而缺乏动力了吗?还是我看到别人家的书墙,感到了攀比的压力?
我们必须承认,很多时候,我们努力地“鸡娃”,其实是在“鸡”那个内心不安、恐惧落后的自己。
分清“孩子的需求”和“我的需求”,是做出理性判断的前提。当我们把孩子的感受放在第一位时,我们的决策,才会真正地服务于教育的本质。
第三个问题:关于“成本”——我将投入的(时间、金钱、情绪)成本,和我预期的收益,匹配吗?
任何决策都是权衡。这个“成本”,绝不仅仅是钱。
时间成本: 我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坚持每天带他读纸质书吗?
空间成本: 我家有地方,去收纳那上千册书吗?
情绪成本: 这是最重要的成本。
如果我投入巨大,会不会因为孩子不配合而心态失衡?这件事,是会让我们的亲子关系更融洽,还是会增加新的矛盾点?
把这三项隐性成本想透了,很多看似“非买不可”的东西,你就能坦然地放下。
04
“再行动”,让每一次出击都稳、准、狠
“想清楚”不是为了“不行动”。恰恰相反,它让我们的行动,变得更笃定,更高效。
当你完成了上述的思考,你的行动将不再是“试试看”的赌博,而是“我确定”的投资。你会:
果断决策,不再后悔: 因为决策是基于你家独一无二的情况,所以你不再需要别人的“认同”。
买,买得心安理得;不买,也买得理直气壮。你从别人的标准里,彻底解放了出来。
坚持执行,更有耐心: 因为你想清楚了“为什么做”,所以在遇到困难时,你不会轻易放弃。
孩子今天不配合,你会想“没关系,我的目标是培养兴趣,不是完成KPI”,然后用更游戏化的方式去引导,而不是焦虑地指责。
享受过程,回归初心: 当你不再被焦虑推着走,你才能真正地慢下来,去观察你的孩子,去享受和他一起探索的乐趣。
你会发现,他今天又多认识了一个单词,他第一次主动指着书问你“这是什么”……这些微小的、闪光的瞬间,才是育儿路上最珍贵的回报。
05
写在最后
亲爱的妈妈们:
我们身处的,是一个前所未有的、信息极度发达的时代。这既是幸运,也是挑战。
我们能轻易获得海量的资源,也更容易在信息的洪流中迷失方向。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依然会和大家分享各种各样的“术”——关于RAZ,关于英语启蒙,关于我们能为孩子做的一切。
但我更希望,大家能握紧“想清楚,再行动”这个“道”。
我们不是育儿战场上,一个手忙脚乱的士兵,我们是我们家庭这艘船的“总设计师”,是那个手握罗盘、心中有航线的船长。
先看清星辰大海,再扬起勤奋之帆。
想清楚,再行动。 这,才是我们“知行合一”的育儿之道。愿我们都能在这条路上,走得更从容,更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