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孩子犯错时,你越讲道理,他越捂耳朵?有一位爸爸的做法,让我拍案叫绝!
有个十几岁男孩,半夜偷打游戏到两点,他爸爸发现后没骂人也没讲大道理。天没亮,凌晨三点就带孩子去了菜市场。
• 卖早点的阿姨,搓着粗糙开裂的手说,“天天风吹日晒,手糙得像树皮。”
• 卖菜大叔笨拙地戳手机,“没文化啊,连微信都要女儿教…….”
看到了这些,回家路上,男孩主动说,“爸,我懂了。不好好读书,将来太苦了。”
让孩子亲眼看见真实生活,比唠叨一百遍“好好学习”管用多了!
“自然教育”理论的奠基人,卢梭早就提醒过,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是世上最没用的三种教育方法。
二、为什么你越讲道理,孩子越叛逆?
热播剧《少年派》里有个经典场景:👩 妈妈苦口婆心:“必须选理科!文科没出路!”👧 女儿妙妙偏要选文科:“理科我根本学不会!”
问题出在哪? 出在,家长把自己认为“有用”的强加给孩子,却忽略了孩子的兴趣和能力,心理学叫“投射心理”。
这样做的结果,孩子要么反抗,要么觉得自己“不听话就不配被爱”,安全感碎一地。
三、智慧父母都懂“无声胜有声”
案例1️⃣:鸡蛋实验
3岁女孩想从桌上跳下,爸爸二话不说拿起鸡蛋往地上一摔!“鸡蛋怎么碎了?”“跳下去你也会像鸡蛋一样哦。”女孩瞬间缩回脚,“我再也不跳了!”
案例2️⃣:地铁上的三只羊
小男孩在地铁上吃东西,妈妈突然问:“车上有3只羊,来了1只狼,还剩几只?”“0只!被吃光啦!”妈妈眨眨眼:“错啦,还有3只——因为地铁上不能吃东西呀。”孩子嘿嘿一笑,默默收起零食。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说过,“孩子越少感受到教育意图,效果就越好。”
四、三个让孩子“闭嘴”的妙招
✅ 1. 用体验代替说教
有个男孩闹着不上学,妈妈居然答应了,提出建议“那你得捡废品赚钱哦。”
等烈日下捡半天瓶子,汗流浃背想坐公交时,妈妈一掏口袋:“钱不够,走回去吧。”
到家累瘫的男孩大喊:“我要上学!”
让孩子尝到生活的滋味,比吼一千遍都有用。
✅ 2. 接纳比改造更重要
动画片《飘》里的男孩会飞,爸爸怕他被嘲笑,强行给他拴绳子。直到看见孩子委屈的眼泪才醒悟。他松开绳子喊:“飞吧儿子!做你自己!”男孩瞬间笑靥如花,在空中自由盘旋。
真正的爱是“就算你和别人不一样,我也为你骄傲。”
✅ 3. 活成孩子的标杆
钱学森教孩子从不用大道理。每晚雷打不动读书3小时,夏天毛巾搭脖子上擦汗,冬天裹棉袄跺着脚看。孩子们看在眼里,个个养成读书习惯。
如果你瘫着刷手机,却吼孩子学习,希望得到好的效果?别闹了!
《后会无期》有句台词,“听过无数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很是经典。
教育何尝不是?下次想给孩子讲道理时,先冷静暂停,然后试试这些方法吧。
带他去菜市场,看看平凡民众生活的艰辛把“不许做”,换成展示错误行为的可怕后果把口头上让孩子怎样怎样,改成以身作则
你会发现,当孩子眼里闪着光说“我懂了”,远比他捂着耳朵逃跑,幸福多了。
好的教育,是让孩子用眼睛看世界,用心做选择,而不是用耳朵听训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