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拖完地,火气蹭地窜上头:“你怎么这么笨!”
吼完0.5秒,我蹲下去抱住她,一边擦地一边道歉:“妈妈不该凶你,对不起。”
小姑娘没哭,只是往后缩了半步,小声说:“没关系,我习惯了。”
那一刻,我像被人狠狠扇了一巴掌。
一、吼完就道歉,其实是父母在“甩锅”
很多爸爸妈妈私信我:“秋秋,我吼完孩子就后悔,可下次还是忍不住,怎么办?”
吼完之后那句“对不起”,听起来像补救,其实更像在给自己找台阶下。
孩子听到的潜台词是:“我情绪来了可以随便伤害你,反正我会道歉。”
心理学家温尼科特说过:“孩子不会停止爱父母,只会停止爱自己。”
长期被吼又反复被道歉的孩子,会陷入一种分裂:
表面原谅,内心恐惧
行为讨好,价值感低
一点小事就自我攻击:“是不是我又做错了?”
二、那些被吼大的孩子,后来都怎样了?
我带老大去心理沙盘室做评估。
老师递给他一堆小人偶,他选了最角落那个最小、最灰的,放在沙盘边缘。我鼻子一酸——那不就是小时候的我吗?
邻居小宇,从小被妈妈吼“你怎么这么磨蹭”,现在15岁,走路都贴着墙根;表姐的女儿,被爸爸吼“哭什么哭”,现在一紧张就咬指甲,咬到血肉模糊;我自己,小时候被吼“你怎么这么没用”,到现在听到别人提高音量,手心还是会出汗。
吼叫不是教育,是情绪排泄。
孩子接不住大人的崩溃,只能把“我不够好”刻进骨头里。
三、3个“止吼”小妙招,亲测有用!
1. 情绪红灯法
在客厅贴一张红色便利贴,当自己声音开始拔高,就指一指贴纸。全家约定:看到红灯,立刻闭嘴10秒。这10秒足够让理智回笼。
2. 替身玩偶
给每个孩子准备一个“情绪玩偶”。当你要爆炸,先把玩偶递给他:“妈妈现在很生气,让熊熊陪你一下。”既缓冲了情绪,又让孩子明白:问题不是他,是妈妈的情绪。
3. 事后复盘表
吼过之后,别急着说“对不起”。先拉着孩子坐下,画一张“情绪地图”:
妈妈刚才为什么生气?(奶洒了)
妈妈生气时身体有什么感觉?(心跳快、脸烫)
下次我们可以怎么做?(用杯子喝奶、在厨房喝)
把道歉变成共同解决问题,孩子才能真正被治愈。
昨晚哄睡时,老三突然搂住我脖子:“妈妈,你以后生气前先深呼吸,好吗?”我点头,泪差点掉下来。
孩子比我们想象中更懂爱,也更会原谅。但原谅不等于没受伤。那些伤,会变成他们长大后面对世界的底色——是明亮温暖,还是敏感自卑,全在我们今天的选择里。
“所谓父母子女一场,不过是携手走一段路。别把刺刀当拐杖,别把道歉当创可贴。”
今晚睡前,抱抱那个总被你吼的小人儿,告诉他:“妈妈在学习不吼你,你愿意等等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