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在商场看到一对年轻父母,带着两个孩子逛街。大的大约两三岁,小的还不会走路。相同的是,两人手里都捧着手机,目不转睛地看着。
带两个小孩出门确实不容易,手机那一刻就像是救命稻草,让父母可以避免孩子的哭闹。但同时我也忍不住想:有没有可能,不使用电子设备,也能既照顾到父母的现实需要,又避免孩子过早,过度使用电子设备?
几乎每个家长都在这个问题上纠结过:”到底该不该给这么小的宝宝看屏幕?”今天,就从儿童发展的角度,聊聊这个让无数家长纠结的话题。
🎯 为什么0-18个月这么关键?
别看宝宝”什么都不懂”,这个阶段其实是大脑飞速发育的关键期:
建立安全依恋 – 感受到信任和爱
语言启蒙 – 从听懂到学会说
运动发展 – 从翻身到走路
情绪调节 – 学会自我安抚
社交互动 – 享受和人互动的乐趣
问题在于,这些能力都靠真人互动来建立。再花哨的屏幕,也不会回应宝宝的笑容,更不会给一个拥抱。
🔑 四个关键提醒
1️⃣ 宝宝性格不一样,反应差很大
有些宝宝对刺激特别敏感,有些则适应力更强。
观察小技巧:
他们看屏幕时是”专注”还是”发呆”?
宝宝对声音、光线变化的敏感程度如何?
他们更容易兴奋还是相对平静?
什么样的真实互动最能吸引他们的注意?
很多家长问我:”宝宝看动画片很安静,这样不好吗?”其实,那种安静往往是被快速变化的色彩和声音吸引住了,这种被动接受刺激和主动探索学习是不一样的。不过,也别太自责——有时父母真的需要那几分钟的喘息。
2️⃣ 内容选择:少就是多
18个月以下的宝宝,从屏幕真正学到的东西非常有限。如果一定要用,视频通话比动画片更有意义——因为那是真人互动。
最好避免:
低质”早教”动画片
色彩炫目的儿歌视频
靠屏幕哄睡
3️⃣ 安抚宝宝,不止一种方法
我理解,屏幕能立刻止哭,特别在紧急时刻。但如果长期只靠这一招,宝宝可能就错过了学习自我安抚调节的能力。
可以尝试:
轻柔摇抱、拍拍
唱歌(不用好听,关键是你的声音)
固定的作息节奏
安静舒适的环境
*记住:*宝宝的哭泣,本身就是正常沟通。你不必每次都急着”解决”。
4️⃣ 小心屏幕”偷走”的时间
屏幕时间多了,就会少掉:
和你说话的机会
自由探索的时间
静静发呆思考的时光
简单互动游戏的快乐
*特别提醒:*哪怕是”背景电视”,也会干扰宝宝的注意力和亲子互动。
🌿 生活中的平衡怎么找?
一个人带娃还要做事?
设置安全的独立游戏角
玩具轮换
允许宝宝偶尔哭一会儿
必要时寻求帮助
宝宝生病特别难哄?
方法灵活点,有用就用
屏幕也行,但要短、安静
不过通常,身体的陪伴更有效
担心孩子”落后”?
0-18个月没有”学业落后”
你的回应,就是最好的早教
每个家庭节奏不同,不必比较
📱 如果不得不用屏幕
黄金原则:
时间越短越好 – 几分钟
优先互动 – 视频通话 > 动画片
大人在旁边一起看
不替代吃饭、睡觉和安抚
发现宝宝呆滞,就立刻关掉
🌟 回到最本质的需求
对0-18个月的宝宝来说,真正需要的是:
你的关注和回应
稳定的情感支持
规律的作息
来自真实世界的感官体验
充足的睡眠和营养
换尿布时和宝宝聊天、一起看窗外的小鸟、玩躲猫猫——这些简单的瞬间,就是最好的成长时光。别小看这些日常小事——它们比任何”高科技早教”都珍贵。
💚 给父母的一点心安
在数字时代,让宝宝完全远离屏幕并不现实。重要的不是”零容忍”,而是找到适合你们家的平衡点。
如果你已经让宝宝使用过电子设备,或看太多电视,不必内疚。育儿从来不是交出一份100分的考卷,而是一段不断学习的旅程。
记住,当你和宝宝对视、微笑、说话时,他们正在完成最重要的学习。
你家宝宝最喜欢的非屏幕安抚方式是什么?欢迎在评论里分享你的小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