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戚的小孩今年刚读一年级,入学后,老师要求每天至少阅读10分钟,孩子做不到,她来问我,小孩的阅读怎么做?让我推荐一些一年级的课外书。
孩子是好孩子,好学懂事,聪明机灵,就是没有培养阅读习惯。我找了一些书单发过去,又让她有空多带孩子去图书馆借书看书,现在可以多看些绘本。她回我,等她会很多字,养成阅读习惯了,再去图书馆。绘本太简单了,要看跟一年级匹配的课外书。
等等等等,是不是搞反了?正是因为没有培养出阅读习惯,才要多去图书馆选书看书呀!正是因为识字量太低,才要从绘本开始看呀!
聊到这里的时候,我发现阅读启蒙这件事,可能还是有些小章法的。阅读习惯这件事,只要方法得当,是人人都可以养成的。之所以敢这么说,是因为我家的三个孩子,虽然性格各异,但是阅读这件事,都已经成习惯了。
姐姐今年六年级,每天回家先看2小时书再写作业,校内的语文考试和作文基本都是名列前茅。哥哥今年二年级,只要开始看书,起码半小时起步,看到入迷的书,还要从他手里把书抢下来才行。弟弟今年小班,有空就会缠着我陪他看书,我没空就会自己翻着看,一边看一边唠叨。
所以,阅读启蒙这事,我还是可以分享一点小心得的。
首先,什么叫“阅读启蒙”?我的理解是,不管认识多少字,只要孩子愿意翻开书,喜欢翻开书,并且能沉浸其中,这就算启蒙成功了。一个习惯的养成肯定是长期坚持的结果,如果一件事,孩子喜欢做,自然就容易形成习惯,所以在阅读启蒙早期,“让孩子觉得阅读很快乐”就是最重要的事。
回到文章的标题,这就回答了,“为什么即使不认字,也可以阅读”的问题。在阅读启蒙早期,当孩子觉得翻开书很快乐,能沉浸在这种快乐的氛围里,这种愉快的正反馈就会不断自我强化。可以说,早期读了什么不重要,读了多少也不重要,而是留住并强化这种快乐的感觉很重要。
有了这个快乐的感觉,接下来才是怎样读的问题。
我知道在早期启蒙阶段,很多父母很害怕陪孩子读书,觉得这事非常费家长。可以这么说,如果早期没有进行亲子阅读,孩子是很难养成阅读习惯的。但是好在,亲子阅读这事,只要技巧得当,是可以不那么费家长的。
我们知道,孩子小时候的专注力是有限的。一个三岁小孩的持续专注力不会超过20分钟,所以以孩子的专注力为限,就是我们的陪读时间。给孩子读过书的父母都有这个感觉,一旦开始给孩子读书,孩子就会不停地要求你给他读,有时候一本书要反复读很多遍才会停下来。
面对孩子这种“贪婪”的要求,很多父母会望而却步,最后就敷衍了事,越读越少,孩子最终也没养成阅读的习惯。
在亲子阅读这件事上,有很多小技巧,比如指读、规定阅读时间、让孩子给自己读,但是总的来说,大的原则就是反向操作,点到为止,有限满足。
这个心理学的小技巧就是,延迟满足,得不到的就是最好的。每天睡前,孩子都会雄心勃勃地拿十几本书给我读,但是我每次都会面露难色,“不行不行,今天只能读3本,你只能挑选3本你最想读的”。
孩子会觉得阅读是一件非常珍贵的事情,只能有限满足,所以会特别认真听你读的每一本书。因为孩子的持续专注力很短,多余的阅读时间不能说没用,只能说边际效用在递减,最后的结果就是,父母不忍心拒绝孩子旺盛的求知欲,浪费了很多口水,加重了给孩子阅读的心理负担,同时孩子的吸收效果也一般。
阅读这件事,贵在坚持,要的是日日不断之功。不要觉得一天读一本书很少,只要每天不间断,积累起来是很可怕的。而且孩子的阅读速度和理解速度提高之后,会有一个质的飞跃。我们姐姐现在的阅读速度就很惊人,几十万字的书,可能几小时就能快速看完。哥哥看书也很快,二年级的必读书,纯文字的,半小时看完一本也不在话下。刚开始阅读的时候,也是从一本一本小绘本开始的。
说回标题的另一句话,为什么说“认字了也不一定会阅读”,肯定有很多人会觉得我在哗众取宠,字都认识了,还不会读书吗?
我举个例子,暑假我回老家,问姐姐同龄的孩子,他们课外书看什么?大家都一头雾水,因为他们几乎不看课外书。也不是家里不给买,就是买了不会读,因为读不进去。这个现象在农村地区是很普遍的。
阅读速度并不是认字的速度,而是理解的速度。举个例子,大多数人看小说没问题,可以看得很快,但是如果读一本社科类的或者理工类的专业书,就看得很慢。没有不认识的字,但是速度就是不一样。
同理,如果孩子没有从小习惯阅读,即使认识很多字,也不一定能读长文章,也不一定能养成阅读的习惯。
说到这里,关于阅读启蒙的一个很大的误区就出现了。很多家长在启蒙阶段,会过多地关注让孩子多认字,甚至投入认字学习的时间远远大于阅读时间。
承接上文说的,阅读速度其实就是理解速度,如果一个字认识了,可是并不理解,这对阅读是没有什么意义的。而反过来说,如果一个字不认识,但是不妨碍孩子理解上下文的意思,那这个字早点或者晚点认识,关系也不大。
语言学习是相通的,举个例子,会背很多单词做很多试卷的孩子,跟不怎么背单词但是大量阅读原版书的孩子,英语能力高下立判。
所以,做阅读启蒙的时候,我们要做整体把握,一本书给孩子读过,孩子觉得喜欢,自己会去反复翻看,即使书里的字不认识,那这本书的阅读就是成功的。相信孩子在自主翻看的过程中,或者让你给孩子反复阅读的过程中,已经学到了远比认识几个字更重要的东西。
当然,如果想要把识字量贯穿在阅读中,也是可以做到的。比如在读的过程中,多用指读的形式,读完的时候回头考考孩子。或者选用认字分级读物,循序渐进地读,孩子的认字速度就会提高很多。
最后,说一个家长们比较关心的问题,如果错过了学前的亲子启蒙时间,入学后,最晚几岁可以培养起孩子的阅读习惯?
理论上来说,阅读习惯任何时候培养都不晚,但如果没有合适的方法和耐心的引导,孩子大了不愿意听家长的,阅读习惯就会培养不起来。
姐姐已经六年级了,我知道班上很多孩子是没有阅读习惯的,很多家长就跟我抱怨说,孩子已经不听自己的了,空闲时间从来不会看课外书。哥哥班上也是如此,不爱课外阅读的孩子,除非老师要求,课余时间是不会主动拿起课外书的。
如果已经错过了亲子阅读启蒙的黄金期,怎样在学龄阶段培养起阅读习惯呢?
我有一点小技巧分享一下。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家长要有信念感。对于阅读习惯这事,只要家长觉得这事必须成,那就有几百种办法可以做到。但如果觉得孩子不喜欢,自己也不是很擅长,又不想太费家长,那十有八九是不会成功的。
技巧一:投其所好+奖励
每个孩子的阅读兴趣都不一样,男生喜欢看科普、冒险、侦探类读物,女生喜欢看公主、故事、情感类读物,从孩子感兴趣的读物入手,没有孩子能拒绝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早期如果孩子还不能看长文字,可以先从图多字少的插画版或者漫画版开始看,但是后期要逐渐过渡到全文字的书。读完就给孩子奖励,各种夸奖,夸到孩子膨胀自大,怀疑人生为止。
技巧二:设置下限+日日不断
对于老师要求的必读书目,要是跟孩子的阅读兴趣冲突了,我们就降低要求,比如每天只读5页或者10页,或者读10分钟,读完了就给他想要的奖励。剩余的感兴趣的书不做要求。这样不管孩子理解吸收怎么样,至少能把必读书目过一遍。因为学校开列的必读书,一般都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经典书籍,虽然不一定有趣好读,但是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
设置孩子轻易可以达到的目标,当孩子轻松达到之后,信心就会大增。觉得好像必读书也没那么难,从心理上就会瓦解畏难情绪。其实很多时候并不是孩子的能力做不到,而是畏难情绪在作祟,导致开不了头。只要开始了,后续就会顺畅很多。我就是用这个方法,“忽悠”哥哥读了很多学校要求的必读书目,都是男生不爱看的故事、情感、童话类主题。
虽然社会上总在说,AI时代的到来会淘汰很多文科生,好像学习阅读写作画画这些技能已经跟不上时代了。但是我相信,不管哪个时代,不管有多厉害的科技问世,人脑仍然值得开发。阅读不光是认字,阅读也是所有学科学习的基础,也是培养深度思考能力的方式之一。所以,提升阅读能力,养成阅读习惯这事,怎么样认真对待都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