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雪童谣:念一念,记住养生小知识
小雪到,天转凉,
穿棉袄,戴棉帽。
吃梨润,喝粥暖,
早睡起,身体棒。
多运动,少生病,
加强锻炼身体好。
🌨️ 2025年11月22日3时56分,太阳抵达黄经240°,小雪节气正式登场。作为冬季第二个节气,它标志着气温骤降、降水形态由雨转雪的临界点。古人以“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描绘其特征–此时北方或见初雪,南方则呈现“湿冷交加”的独特气候,昼夜温差可达10’C以上。所谓“冬主藏”,这个时候正是是我们体质改变的黄金时期,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时候。这个时候不仅要帮孩子储存阳气、增强抵抗力,更是孩子 长高长壮的的一个黄金时期。
×容易出现的健康问题
小雪气血运行由原来的颈椎第3节运行至颈椎第2节,第2颈椎对人的视神经、听觉神经、额窦、乳突、舌、前额相互关联,凡是有额窦炎、过敏、耳鸣、耳周疼痛、眩晕、恶心、视力下降、斜视、耳聋、偏头痛、胸闷、心动过速、排尿异常、高血压、失眠、面瘫、颈椎病、头部供血不足、晕车等问题的人群,都可以在小雪节气期间加强对身体的调理,以改善不适,争取来年开春阳气生发的顺利进行
小雪节气期间,儿童为特殊的娇弱人群要注意以下问题:
1.呼吸道疾病:气温下降、空气干燥,孩子易受寒邪侵袭,引发感冒、咳嗽、哮喘等,需注意保暖与防护。
2.皮肤干燥:冬季空气湿度低,孩子皮肤易缺水、干裂,需加强保湿护理。
3.消化问题:脾胃功能虽相对旺盛,但过食生冷或不当进补易致积食、腹泻,需合理饮食。
4.冻疮与鼻出血:头部、耳部等部位保暖不足易生冻疮:鼻腔黏膜干燥可需注意局部护理。能引发鼻出血,
今天就给家长们分享一套简单好操作的 “小雪育儿秘籍”,让娃暖乎乎、少生病!
🧣 小雪为啥要 “养藏”?
小雪后 “寒气渐盛,阳气渐藏”,小朋友们的脏腑娇嫩、抵抗力弱,很容易被寒气侵袭,还会因为空气干燥出现口干、皮肤痒、鼻子干等问题。所以这个节气的养生重点就是:温补阳气、滋润防燥、避开寒气,就像给娃的身体穿一件 “隐形小棉袄”~
四维养生:构建孩子冬日健康防线
1.起居有常
遵循“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原则,建议22:30前入睡,7:00后起床实施“洋葱式穿衣法”,重点保护颈、腰、足三处,睡前用40℃艾叶水泡脚15分钟
室内湿度维持在50%-60%,每日通风2次,每次15分钟
2.情志调摄
每日上午10-14点晒太阳20分钟,促进维生素D合成
开展书法、拼图等静态活动,配合轻音乐调节情绪制作香囊(含陈皮、玫瑰花)随身佩,通过芳香疗法舒缓压力
3.运动养生
选择八段锦、太极拳等温和运动,每周3次,每次30分钟运动强度以微汗为度,避免大汗淋漓导致阳气外泄推荐“晨起梳头”养生法:用牛角梳从前额发际线梳至后颈,重复50次
4.饮食调养
遵循“温补脾肾,滋阴润燥”原则,多食黑色食物(黑豆、黑芝麻)减少辛辣燥热食材摄入,控制腌制食品食用量每日保证500g蔬菜摄入,其中深色蔬菜占2/3
小雪后不用躲在屋里,适度运动能增强抵抗力、促进气血循环~
选择阳光充足的时间段(上午 10 点 – 下午 3 点),带娃去户外散步、慢跑、跳绳,或者玩 “追影子”“跳格子” 的游戏,运动到微微出汗就好,别大汗淋漓~
运动后及时喝温水,更换汗湿的衣服,避免吹风着凉~
🥣节气美食:舌尖上的养生智慧
1.当归生姜羊肉汤
食材:羊肉500g、当归15g、生姜30g
功效:温中补血,散寒止痛,适合手足冰凉者做法:羊肉焯水后与药材同炖1.5小时,加盐调味
2.板栗红豆粥
食材:板栗100g、红豆50g、大米30g
功效:补肾健脾,益气养血,适合生长发育期儿童做法:所有食材浸泡2小时后电饭煲煮粥模式
3.雪梨银耳羹
食材:雪梨1个、银耳10g、枸杞10粒
功效:润肺生津,滋阴养颜,缓解干咳症状做法:银耳泡发后与雪梨块同炖40分钟,加冰糖调味
4.山药牛肉炖土豆
食材:牛肉200g、山药150g、土豆100g
功效:补中益气,强筋健骨,增强抵抗力做法:牛肉焯水后与蔬菜同炖40分钟,加盐调味
5.核桃芝麻糊
食材:核桃仁50g、黑芝麻30g、糯米20g
功效:补肾益智,润肠通便,适合用脑过度人群做法:所有食材炒香后破壁机打成糊状
6.节气汤方:四神汤
食材:茯苓10克、山药10克、莲子10克、芡实10克
功效:健脾祛湿,养胃安神,改善睡眠质量
做法:食材浸泡2小时后,加800ml水煮沸后转小火炖1小时
❓ 小雪小知识:娃能懂的节气小秘密
小雪不是一定会下雪,而是说 “雪量小、地面无积雪”,是冬天的第二个节气哦~
古代小雪有 “腌腊肉、储冬菜” 的习俗,因为冬天寒冷,适合储存食物,现在我们虽然不用囤菜,但可以和娃一起做腌萝卜、晒红薯干,感受节气乐趣~
💖 最后想说
小雪养生不用太复杂,跟对节奏,吃对、穿对、睡对、动对,就能帮娃筑牢健康防线~ 这个冬天,让我们一起带着娃,感受节气的美好,养出棒棒的身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