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过几次这样的约请,这位妈妈就经常主动来学校找老师了。可是在他儿子班级任教的老师,却开始头疼这位妈妈的来访了。
为什么?因为每次一样的对话,她走后孩子还是原来的表现,每次谈话看不出一点效果表现在孩子的日常。反而,妈妈和老师越来越熟,妈妈对孩子爸爸、对家庭、对孩子的抱怨越来越多,我甚至有时觉得,她就是来找人诉苦,掬一把辛酸泪,而不是想解决孩子的问题。
这位妈妈辛苦吗?真的很辛苦,无论是工作挣钱,还是照顾孩子!
而且她还真的很焦虑,和一个表现得没有任何家庭责任感的人离婚,为了孩子却还同处一室;不止要负担孩子的起居,还有“顺便”照顾“前夫”;孩子的学习成绩一塌糊涂,怎样请家教都看不到起色;并且孩子十四五岁,却好像只有六岁的自理能力和情商,丝毫不心疼妈妈的付出……
一个女子,生活过成这个样子,真的是够让人同情了。可是前前后后听她抱怨了近两年,她怎么还是原来的样子?她为什么不改变呢?
仔细思考了这个问题,我们才能看到这位妈妈的问题所在。
离婚却不离家,以儿子需要爸爸的名义;但是爸爸给孩子带来积极的作用了吗?其实一点没有!
两个人住在一个屋子里,妈妈天天抱怨,经常和爸爸争吵。为什么不能让孩子爸爸彻底离开?因为,这个妈妈害怕承担独自抚养孩子的责任。
这个责任未必是经济上的,因为她的收入足够负担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据她的哭诉,孩子爸爸也没有给她什么经济支援。
因为孩子的学习成绩和生活能力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她害怕一旦孩子爸爸离开,孩子还是如此,别人会在背后说:“你看,孩子没有爸爸就是不行,你一个人也教育不好孩子。”她害怕承担这样的责任。
所以,宁愿在离婚之后,保持原来的生活状态,原地不动地“维持原状”,甚至不惜让自己更劳累更辛苦地“为了孩子忍辱负重”,也害怕打破原有的“旧秩序”,开始经营一种新的生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