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太听话,孩子失去创造力
顽皮、好动是儿童的天性,也是创造力发展的幼芽,然而,父母总希望孩子循规蹈矩,百依百顺,稍一调皮就不能容忍,往往管得过死,限制过多,把孩子的创造性给扼杀了。
2、太听话,孩子缺乏独立性
大部分“乖孩子”只懂得听话、顺从,有问题提不出来,或不敢提出来,你说东他往东,说西他就向西,就算心里不满意也会听从,服从别人的想法。这样的孩子凡事依赖家长,毫无独立性,对所有问题缺少个人见解,不论是在学习上还是踏入社会后,往往表现出适应性差,死板、不喜欢动脑子的弱点。
3、太听话,孩子胆小怕事
只强调“听话”,造成了孩子过度依赖父母的心理,使孩子不能发展自强、自立、自主的人格,导致与人交往能力差,对邪恶势力无力抗争,甚至会因长期压抑而引起性格扭曲。
辩证看待孩子的“乖”
这里所说的“太听话”的孩子没糖吃,并不是说,孩子不听话、顽劣反而是更好的表现,而是我们一定不要单纯地陶醉于孩子听话。妈妈一定要观察你的孩子,他的“乖”到底属于哪种情况:
①是孩子是通过压抑自己的想法,为了讨好成年人而表现出的“乖”?
②还是孩子的心理从小被满足得特别好,他根本不需要通过对抗来实现自己的意志?
这两种“乖”,如果细心观察,一定可以区别出来的。比如,孩子听话懂事时,是紧张的,眼神怯怯的,还是非常放松愉悦的?
如果你的孩子属于后者,那么它就是优质教育的结果。
而如果属于前者,那么请好好检查一下,孩子身边最亲密的成人,在跟孩子的互动中存在怎样的问题,让孩子有压力,不能表达和实现自己的意志,而需要去扭曲自己的想法,去迎合成人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