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如果孩子打架,家长要不要“帮忙”?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德国幽默大师布劳恩,曾经创作过连环漫画《父与子》,其中有这么一个故事:

有两个孩子闹了别扭,争执起来,就打了一架。他们都觉得自己受了委屈,便分头去找自己的老爸告状。

于是,两位老爹护子心切,就找对方去评理。两个大人,一言不合便吵起来,最后竟开始厮打。打了一阵,回头一看:咦?两个孩子居然又开开心心玩在一起,就像从来没有吵过架。

有句俗话,叫“六月的天,娃娃的脸,说变就变”。讲的就是孩子的情绪特点,就跟六月迅速变化的天气一样,一时疾风暴雨,转眼却又充满阳光。

小孩子的感情丰富,自我保护意识也在逐渐增强,然而,他们对情感的控制能力,却并不是很完善。所以当他们和小伙伴生气的时候,就会立刻动手,打架,叫嚷,对自己的想法毫不隐藏。

然而,此时,他们的情绪具有不稳定和易变的特征,即使生气,情绪也会从一端迅速发展到另一端,刚才还在大闹,没多久就变得友好、活泼和开朗。他们会对刚才的事情毫不介意,哭过就忘。

所以,我们作为家长需要了解,孩子之间的冲突,其实很多情况下,是一种情绪的自然流露,极其容易化解,可能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严重,不必在第一时间就过于计较,上线上纲。

当矛盾出现的时候,如果我们护犊心切,可能反而会对孩子,造成一些不好的影响。

一方面,家长介入,不能锻炼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人的武断介入,看似是迅速处理了问题,但实际上,却是剥夺了他们完善自我的契机,没有给他们充裕的时间,充足的机会,让他们和平辈的孩子学会协商,沟通和礼让。以后他们遇到类似的问题,仍然会发生矛盾。

就像在茨威格的小说《恐惧》中,有位父亲是司法界人士。他的两个孩子觉得他很会评理,于是每次闹矛盾,“都是把所有的争执和抱怨向他诉说”,让他来决断,到底谁对谁错。

当爸爸的就真的摆出专家脸孔,来进行裁决。

可是,每次他判断是非,只对那一次的事情产生作用,并没有长久的效果。

这样做,只是平息了表面的冲突,却并没有解决孩子之间存在的问题。所以,在后来的生活中,孩子们依然彼此敌视和嫉妒,不给对方玩自己的东西,毁坏对方的玩具,私下里横眉冷对,互不相让。

另一方面,家长介入,会让孩子心理脆弱,助长他们的依赖意识。在依赖他人形成一种习惯之后,哪怕他们已经成人,遇到冲突,还是会在第一时间就去找“权威人士”为他们撑腰。这并不利于他们心灵的成熟,个人的成长。

我曾经当过一段时间的大学兼职辅导员。那时,有些学生会来找我诉苦,哭得眼泪汪汪,而起因竟然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比如别人错拿了她的洗面奶,别人忘记还她十块钱……

后来我发现,这些孩子都是从小被宠惯的,从童年起,她们已经习惯了,凡事都要找家长。成人后,自己在外遇到一丁点小事,可能都无力解决。她们会在第一时间哭着去找辅导员,让辅导员为她们出面,“伸张正义”或者“讨还欠账”。

如果不是亲自遇见,我都不能想象,有些人哪怕已经成年,独立处理事务的能力,居然还会是这样。

所以,当孩子和其他小朋友有了矛盾,家长不要不由分说,急着替他出头。我们应该引导他们,自行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让他们自己思考,遇到这样的情境,怎么办才最妥当。

1 2 3
赞(2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如果孩子打架,家长要不要“帮忙”?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