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位外教带着太太和两个女儿来中国工作。有一天我应邀去这对夫妇家吃饭,刚好见到了一幕姐妹纷争。
这对夫妇的一些中国朋友给两个女孩儿一人送了一个穿唐装的娃娃。
两个娃娃长相差不多,但是服装有些不一样。
不知到为什么,妹妹不喜欢自己那个娃娃,就喜欢姐姐的。
可姐姐就不肯给她玩。
无论妹妹说什么,姐姐只说“No!”
过了一会儿,妹妹跑去找妈妈,“状告”姐姐不把玩具给自己玩。
我听见她妈妈说:宝贝,如果姐姐不愿意,我也没办法。那是她的东西,你自己去想想有什么办法让她给你玩一下?
妹妹一脸失望,说:那我去找爸爸。
她妈妈说:可是爸爸又能帮你做什么呢?
小女孩想了想说:帮我找她要。
妈妈说:爸爸不希望看到你难过,可能会帮你找姐姐要玩具。姐姐如果给了,姐姐又会很难过,爸爸也不希望看到姐姐难过。不管有没有帮你要到玩具,爸爸都会很难过。你希望爸爸难过吗?
妹妹说:不希望。
她妈妈又说:所以你自己去找姐姐要最好,对吗?
小女孩点点头,又补充道:可是她不给我玩。
她妈妈说:你能想到一点什么办法和她商量,让她给你玩一下吗?或者你有什么东西她喜欢玩,你们可以交换。
在妈妈劝说下,妹妹又回到了房间,和姐姐“谈判”去了。
没多久,就听见两个孩子的笑声。
我当时被这个妈妈的方法折服了,她基本没参与到两个孩子的纷争中,而是鼓励他们自己去解决。
我和她聊起这件事,问她为什么只是鼓励小女儿去和大女儿商量,而不是让大女儿把自己玩具和妹妹一起“分享”。
她说的话我一直记忆犹新。
她说:分享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被强迫的事情都不会让人感到快乐。我们平时也会鼓励孩子分享自己的东西,但是不会强迫他们“分享”。她们自己决定要不要和对方分享自己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