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回到家,儿子像嗷嗷待哺的小雏鸟,张着胳膊像我跑过来,我也亲昵地抱起儿子转圈,之后,儿子步步不离地跟着我,奶声奶气地喊着我跟他玩游戏,被玩具夹到了手,眼睛含泪地让我给吹吹,娇滴滴的样子让我母爱爆棚。
突然,这和谐的画面被婆婆一句话打破了,“你不回来沐凡可听话了,自己玩自己喝水,你一回来就不行了,娇惯得不成样子。”
我立刻回应一句:这叫安全型依恋关系,你要学习了,妈妈!婆婆咂咂舌,转身走了。
我们家乡有句土话:孩子看见娘,没事都要哭一场。很多孩子在见到妈妈之前很听话很独立,自己玩游戏,自己吃饭,甚至自己穿衣服。
可是一看到妈妈,立刻成为了襁褓里的小婴儿,各种撒娇卖萌,像个小小跟屁虫。
所以身边人总是将“看不见他妈妈一点事没有,一看见就哭闹不听话”挂在嘴边。直接质疑觉得妈妈的教育方式有问题。
以前的时候觉得这句话很刺耳,特别是有些婆婆抱着孩子,眼神和口气里溢满了自豪感的样子,让我为妈妈们谋不平:凭什么,这可是我的孩子,我十月怀胎拼死拼活生下来,恶补各种育儿知识养育他,他却在别人那里做乖宝宝,难道真的是当妈的不会带孩子吗?
后来有了自己的孩子,每次听到婆婆这样说,我的心里却很高兴,因为学习了儿童心理学知识,我知道,这是我和孩子的“安全依恋型”关系正在建立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