帅爆的灰鸽叔叔
“大手牵小手”特约观察员
手手君的大学同学,媒体圈资深人士
天天陪读的小学生爸爸
上可读人民日报、下可玩王者农药。
教训熊孩子的话题,每年都有,今年也来得很及时:
一、二、三,大家跟我一起喊:打得好。
别说什么暴力不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方式。当是非曲直一目了然,肇事少年不知悔改,暴力绝对是一个值得选择的方式。
这个社会本来就存在着暴力解决方案:拘捕是暴力,枪毙更是暴力。如果你不对暴力有所敬畏,那你一定会被暴力所收拾。今天收拾不了,那就明天收拾。
这件事的评论里,我看到了几位爱心满溢的人士,说还是要以说服教育为主,因为“使用暴力会诱发孩子的暴力倾向”,“更加认可谁能打谁就有道理”。这种观点真是让我泪涕横流。
如果孩子没有犯错,或者知道自己闯了祸有悔过之意,暴力当然显得不当;但如果犯了错且无意悔改,你的和颜悦色只会让孩子更加肆无忌惮。
曾经有个家长问我,发现自家孩子偷东西,询问的时候死不承认,请问如何说服教育?
我说这有什么好纠结的:先打到你不敢,再和你讲道理。不打的话,他就觉得偷东西和考试不及格没什么惩罚上的差异;当然不讲道理也不行,否则这一顿打得没头没脑。
这位家长接着问:那到底哪些事情需要动手打?
有三个原则:
第一、违法的,只要成年就一定会被暴力机关收拾的。例如盗窃,诈骗;
第二,对人身造成安全危害的(不管是自己还是他人)。例如自说自话开煤气灶,推孕妇;
第三,面对质询没有悔改意愿的。
符合上述条件你还不打,难道还留着发奖状吗?
别跟我提暴力影响孩子身心健康,这时候不暴力才是影响孩子身心健康。
我觉得我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可万万没想到,家长问了第三个问题:如果是别人家孩子怎么办?
坦率说,这确实不太好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