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朋友来我家小住了几天,早上,我叫女儿起床,叫了两声后就去准备早餐了。
过了好一会儿,朋友忍不住问我:「你这就不管她了?孩子能起来吗?」结果刚说完,女儿就开门出来了,身上的衣服已经穿戴整齐。
朋友被惊到了,非要我教她方法,说自己儿子的起床问题全家都犯难。她说,有时甚至和老公猜拳去叫儿子起床,因为,这个任务实在太艰巨了。
其实,我哪有什么特别的方法,不过就是:不催促。
女儿小的时候,我也经历过经常催,反复催的阶段。尤其是在起床、吃饭、睡觉这三件事上。
起床:常常是第一遍叫不起,第二遍动一动,第三遍哼哼唧唧终于不情愿地起来了,眼睛却眯着,就是不穿衣服。
吃饭:孩子吃个饭常常要40分钟,甚至1个小时。中间一会儿看看这,一会玩玩那,总之一到吃饭时间,各种问题都来……
睡觉:每天睡觉前经常是再喝一口酸奶、再吃一块儿水果、再去一次厕所、再讲一个故事,没有1个小时不够磨蹭的。
我当时的反应基本是这样一个状态:
起床了!——快!
吃饭了!——快!
睡觉了!——快!
每天恶性循环。
然而,一次和女儿的对话,让我开始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
记得一次赶着开早会,想要把女儿早点送幼儿园。可出门前孩子偏偏要上厕所,结果等了10分钟还不出来。
我于是大吼:「你磨蹭什么呢?不知道妈妈着急吗?」
女儿的回答是:「你不知道小孩子做什么事情都比大人慢吗?」
因为孩子的这句话,我突然就不急了。
谁说不是呢?孩子本来就慢啊,急的人往往是我们啊。
孩子有自己的节奏,跟不上我们是正常的,因为自己的急去责怪孩子,对孩子来说是不公平的。
彻底让我改变想法的还是我无意中的一次小测试。一天突发奇想,就想看看:一整天不催女儿,她究竟会比平时晚多久。
结果:女儿早上上学比平时晚了8分钟,吃饭比平时慢了5分钟,晚上睡觉比平时晚了15分钟。
我就想,这加起来不到半小时的自由,难道就不能直接还给孩子吗?
后来,我用这半小时的自由换来的,是孩子越来越自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