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父母先自渡,孩子才开挂:把自己活成光,就是顶级教育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当一架飞机遇到紧急状况舱内失压,救命的氧气面罩会自动从乘客的头顶上方掉落。

安全规范是,氧气面罩要先给自己佩戴好,再去给孩子戴。这是急救中的“先己后人”原则。

生活中的很多事,都在遵循这样的原则:

你变好,其他的事情才有可能跟着变好。

在看过、写过这么多的育儿文章之后,最大的感受也与之类似——再好的教育,也敌不过一对能照顾好自己的父母。

我们想要让孩子更好,也知道该如何让孩子更好,但大前提一定是要让自己能承受。

如果自己崩溃,自己的生活一团糟,大概率是帮不上孩子的,甚至会起反作用。

只要父母的感受是好的,人是舒展的,孩子不会差。

哪怕学习不在行(你知道的,不是每个孩子都擅长学习),他的人生答卷也会是满分。

1

照顾好你和自己的关系

我们和孩子的关系,本质是我们和自己的关系。

举个例子,孩子每天在学校会听写,每次听写完,老师会在群里发全对同学的名单。只要看不到孩子的名字,我的心里就打起鼓来:

这么简单的东西,错哪了呢?

这不是基础吗?

生字都没学好,其他的更别提了……

我深深地知道,在我的内心深处,是接受不了孩子犯低级错误的。

这跟我个人的童年经历有关。

上小学时第一次被老师批评,还被拧了耳朵,就是因为看图写话时,写了错别字,比起疼,更多的是羞耻;

即便我的父母并不关注我的学习问题,但是听写全对的时候、考试满分的时候、领到奖状的时候,我回家就和他们有的聊,他们也会因此开心。

久而久之,我接受不了自己犯错,犯错的自己很羞耻,成绩波动的自己很羞耻……

即便我一遍遍告诉自己,这只是一个简单的听写测试,错哪里改哪里,加深记忆就好,回家不要质问孩子,甚至可以完全不提这件事,试着让他自己解决,相信他可以做到的。可是,我做不到。

我把对自己的标准、对自己的要求,放在孩子的身上,说白了是对自己的不接纳、不允许。

同样的事情还有很多,

因为我从大班开始上下学就没被接送过,所以总担心孩子放学接得晚会有什么心理创伤,其实每次去接娃他都和同学玩得很开心,意犹未尽;

因为自己做课间操总是跟不上,所以担心孩子跟不上,其实孩子甚至是领做的;

因为自己表演节目时失误过,所以孩子每一次要在班级里露脸,我都倍加小心,生怕他出错后尴尬,其实他即便没表演好,也能很快就忘掉。

孩子和我是不同的个体,

他和我不一样。

我不用把自己的经验、感受强加在他的身上。

就如同我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会自我成长一样,孩子在经历他的人生每个阶段时,也在成长。

人人都有自己的暴风雨,人人必须穿过自己的暴风雨。

当我因为自己一次没做好、本可以做得更好而懊悔时,会在内心念起一句咒语:那又怎么了呢?

当我允许自己没那么好,孩子的每一次犯错都变得不再扎眼,就连老公和身边的亲人们,我都能够理解和包容:

是这样的,会好的;

不会好也没关系;

不会再差了,我保证。

2

照顾好自己的边界

父母的身份得到认同,很大一部分就是在让渡自己的边界之后得来的,尤其是妈妈。

有一个小生命在我们的体内吸收营养、慢慢变大;

婴儿借助妈妈的身体来到世界,起初需要“母乳”来辅助成长;

胃口尚小,所以需要频繁进食、排泄,妈妈也不得不在夜晚一次次醒来;

让孩子感受很多很多的爱,就需要付出很多很多的时间。

这时候,母亲和孩子的边界很多是重合的,是分不开的,也可以说是互相侵入的,根本无法各自独立,各自保持。

我们总说,母爱是一场渐行渐远的分离。

剪断脐带,孩子身体独立;

断奶,孩子进食独立;

学走路,孩子行走独立;

进幼儿园,孩子独立进入集体生活;

上学、离家、工作、成家,孩子生活独立。在这一过程中,孩子无时无刻不在建立自己的边界,母亲在一步步退出和放手,实际也是退回到自我的边界之中。

父母守好自己的边界,其实是在帮助孩子构建和探索自我边界,这样在和其他人相处中,孩子才能学会尊重自己和他人的边界。

边界有什么用呢?

说到底,很多的亲子矛盾、夫妻矛盾、婆媳矛盾都是边界不清晰导致的。

当一个人拥有清晰的自我边界时,甚至可以选择别人对待我们的方式。

3

照顾好自己的情绪

老板心情不好,批评了一位员工;

这位员工心情也变得糟糕,回到家看到孩子在沙发上跳来跳去,更加烦躁,就把孩子臭骂一顿;

孩子挨骂,心里也不舒服,正好看到家里滚来滚去的猫,就狠狠踢了猫一脚;

猫逃跑到大街上,一辆卡车紧急避让,结果撞伤了路边的孩子。

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踢猫效应”,

它说的是一种典型的坏情绪传染所导致的恶性循环,而且是潜意识里会选择无法还击的弱者发泄,负面情绪由金字塔尖一直扩散到最底层、最弱小的群体。

在家庭关系中,孩子往往容易成为那个“猫”。

当父母的情绪不佳,孩子很可能会成为发泄情绪的对象。

这对孩子当然是不公平的。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不要把生活和工作中的坏情绪传导给孩子,要做自己负面情绪的终结者。

即便终结不了,需要家人的帮助,也该是以不伤害家人为前提下的发泄和倾诉。

4

照顾好自己的身体

重刷电视剧《俗女养成记》,关注到之前没注意过的一个细节:

陈嘉玲一家给奶奶过生日,年纪尚小的陈嘉玲抱怨奶奶吹蜡烛前许的愿望,第一个总是希望家人健康,很没意思。

是呢!小小年纪的人,有一副好好的身体在,精力旺盛,大脑灵活,怎么会懂得身体健康的重要呢!

我能懂、能看到这个细节并发出感慨,也是因为经历父亲生病手术。

《道德经》中讲:“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没有一定人生经历的人,不愿承认自己拥有的健康的身体就已是世界上最大的财富。

认真对待自己的身体,不挥霍自己的健康:

多吃丰富的原生态的食物;

坚持运动;

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好好睡觉;

多链接大自然……

这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下,这种向上的生命力量指引下,又何愁会教育不好孩子呢?

高手之所以能解决难题,是因为他们曾经熟练地解决了很多简单题。

教育孩子更是如此,把自己捋顺了,孩子的问题再令人头疼也自然就顺了。

赞(0) 点击下载资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父母先自渡,孩子才开挂:把自己活成光,就是顶级教育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