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妈妈群里,一个妈妈吐槽说:「我家孩子怎么天天都不想上学呢?」
另一个妈妈调侃道:「这说明你家孩子比较正常。」
调侃的背后,道出了一个真谛——孩子不想上学,太正常不过了。
与其以父母的权威逼迫孩子去上学,不如去试着倾听孩子的心声,去接纳孩子的情绪,并给予适当的引导。
倾听,关注孩子心底的愿望
纪录片《镜子》中,高一学生家明不想去上学,一心想去做一个流浪歌手。
「望子成龙」的父亲又急又气,他想不通儿子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更不敢想象儿子如果不上学,凭借着初中文化水平如何在社会立足。
当他们为孩子的未来担忧时,却不曾想,孩子只是赌气。
家明哭诉说:「他们说考完试,我可以想干嘛就干嘛,可是考完试以后,他们说等他们有时间请假再带我去。他们说话不算话,就跟逗小孩一样。」
他想去四川做背包客,想去做一个流浪歌手,只是想要一种自由,想要父母兑现「自己可以想干嘛就干嘛」的承诺而已。
后来,得知这一切后,家明的父母允许他先在武汉当地体验做一次背包客。
家明也重新建立起对父母的信任,开始回归正常的生活。
孩子不可爱的时候,是最需要接纳和爱的时候。
倾听,会让你更直接地了解孩子的想法,从而去接纳孩子的情绪,以共情的方式帮助孩子疏导情绪。